衡陽,從“文化名城”到“文旅名城”丨湖南日報要聞
“南岳里”游人如織。(資料照片)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成俊峰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唐曦周怡然曾愉捷
9月20日至22日,第三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在衡陽舉行。此次大會的成功舉辦,既是衡陽深厚歷史人文底蘊的生動展示,也是該市文旅產業融合發展的一次大檢閱。
衡陽市圍繞“制造立市、文旅興城”發展思路,依托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旅產業在傳承中創新、在融合中探索、在發展中壯大,實現從“文化名城”到“文旅名城”的華麗躍升。
在傳承中創新,一批非遺文化、老街古村“火出圈”
9月20日,南岳區金月湖畔,南岳里廟會民俗美食街游人如織。
青石板鋪就的街巷、鱗次櫛比的商鋪、江心獨坐的撫琴者、乘扁舟迎風飛舞的姝麗……江南古街風情,美不勝收。
這里也彌漫著滿滿的現代氣息。造型生動、漂浮在古街上空的龍旗,燒烤、炸雞、牛奶冰粉等特色美食,還有流光溢彩的霓虹燈,在夜色烘托之下,好一幅“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生動場面。
南岳里的設計理念,源自古代南岳廟會的場景。
南岳廟會,是國家級非遺項目,也是中國南方規模最大的年俗活動。戲曲百藝、風味小吃、朝圣文化,自古以來吸引著四面八方的賓朋。
“南岳里既是對南岳老街與廟會文化的復刻傳承,也融入了現代表現形式與藝術手法。”南岳里負責人表示,在傳承中創新,古老的南岳廟會文化活力勃發。
保衛里也是衡陽老街煥新的典范。
保衛里位于珠暉區苗圃街道,房屋大部分建于上世紀70年代,屬于廣鐵集團的家屬房。市民印象中的保衛里,是陳舊落后的街道、矮小的房子。
而現在,多巴胺風格的創意墻繪、懷舊風格的站臺與綠皮列車、時光郵局和山頂咖啡店,收藏了粵漢鐵路許多重要老物件的衡陽鐵路博物館,給人驚喜連連,成為游客“懷舊打卡”的熱門地。
衡陽城區的中山南北路,結合沿途的石鼓書院、夫之巷、道臺衙門舊址等,將臨街風貌改造一新,憑借著年代氛圍與文化底蘊翻紅“出圈”。
南岳祝融探火太空體驗館,秉承南岳祝融火文化內涵,集火星文化創意、航天科普教育、沉浸科普互動、太空娛樂體驗為一體,將人文與自然科普有機融合。
常寧市中田村,這個距今600余年、曾在清朝年間達到800余戶全盛光景的古村落,隨著一條條實地探訪視頻在社交媒體爆火而復蘇興旺。
衡陽這座擁有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名城,非遺文化、老街古村星光璀璨。過去其光芒被時光掩蓋,如今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中,“舊時光”“老物件”都成了游客眼中的新風景。
在融合中探索,搶占沉浸式文旅消費新賽道
從東洲島游船碼頭出發,乘著游輪,1小時悠然前行,石鼓書院、湘南學聯等沿岸景觀如畫卷般徐徐展開。山水城為軸,光影聲作畫,一場“人在城中,城在景中,景在畫中”的視覺盛宴,讓人飽覽詩畫衡陽之美。
隨著大型水上實景夜游光影劇《湘江之上》在第三屆湖南旅游發展大會期間同步亮相,不少游客慕名而來,感受衡陽千年文化、獨特盛景與現代創意碰撞出的絢麗火花。
東洲島碧波蕩漾,青草橋頭漁歌唱晚,建湘工業文化街區匠心獨運……借助深厚的文化積淀和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沉浸式文旅場景在衡陽紛紛“上新”。
夜幕低垂,不少身著漢服的年輕人穿梭在特色花燈構筑的夜游場景里。三湘衡韻·花火市集的推出,讓曾經漁船如織、酒家林立的青草橋畔又熱鬧起來。
為還原“青草橋頭酒百家”的繁華景象,市集策劃了“草橋酒肆”“油紙傘屋”地方非遺門店以及一批兼具特色與創意的非遺手作攤位,通過非遺展演、漢服游園、音樂露營、國風運動會等,為游客和市民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文旅體驗。
文化和科技賦能,一批新消費、新業態、新場景應運而生,豐富衡陽文旅新篇章。
走進湘見·建湘工業文化街區,昔日轟鳴的柴油機廠,正化身為集文化體驗、研學教育、工創孵化于一體的現代文旅綜合體。
以傳承工業文化為紐帶,老工業基地文展館、衡陽造·工創谷、國家級研學紅培基地等10余項業態精彩亮相。坐著小火車在蘇式紅磚廠房間穿梭,去建湘大食堂感受激情燃燒的歲月,親手制作鐵藝品……工業記憶正化作一幕幕生動的文旅場景,來一場穿越時空的懷舊之旅,頗有韻味。
除了工業體驗,街區還與愛奇藝聯合打造《唐朝詭事錄》國潮沉浸劇場,游客可以在VR構建的虛擬世界中,通過精心設計的場景和互動環節,體驗劇中情節,與主角對話互動,感受科技與文化的完美融合。
科技進一步升級文旅體驗。“AI游衡陽”小程序整合衡陽市景區景點、酒店民宿、餐飲美食、文創特產等文旅產品,為游客帶來“一部手機游衡陽”的旅游新體驗。
在發展中壯大,涌現一批“拿得出、叫得響、記得住”的文旅地標IP
9月19日,長沙市五一大道街頭,一個身著雁紋上衣、頭戴金色發圈、通體火紅的娃娃,現場為市民游客派發它的同款文創冰淇淋、鑰匙扣、手辦等文創產品。
它就是第三屆湖南旅發大會的吉祥物——“火出圈”。
相傳千百年前,“祝融火神”在衡山擊石取火,播撒光明?;鹞幕谑来d延中融入衡陽的時代脈搏,讓這座城市活力迸發、熱情洋溢。
以“祝融火神”為靈感,糅合城市文韻與民俗風情,吉祥物“火出圈”驚艷亮相。在全新IP帶動下,“火出圈”成了衡陽文旅的關鍵詞,推動衡陽“文化游”“民俗游”熱度升溫。
千年文脈,薪火相傳。文旅融合,一批文旅地標成為旅游熱門目的地。
坐落于珠暉區的酃湖公園,是古城酃縣的舊址。這次旅發大會舉辦,讓衡陽城市的發源地——酃縣再度走進大眾視野。
酃縣始建于西漢,擁有豐厚的歷史底蘊和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如今的酃湖公園以“一湖兩帶,三個主題建筑,四個中心廣場”布局,營造江南水鄉的景觀風貌。
衡陽是歷史名城,也是一方文化高地。衡陽市依托大雁文化、書院文化,打造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強大市場吸引力的文旅地標IP。
“‘北雁南飛,至此歇翅?;?rsquo;。聽說大雁是衡陽的精神圖騰、文化根脈,特地來‘打卡’。”9月22日,廣東游客王鑫第一站就來到了回雁峰景區。
此處不僅有大雁文化體驗館,能看到千百年來與“衡陽雁”有關的歷史典故、名篇佳句,還能乘坐新打造的城市地標——88米高的摩天輪“雁城之星”,體驗大雁文創親子樂園。
與“衡陽雁”一樣,石鼓書院、船山書院也正以其獨特的魅力,張開懷抱迎接四海賓朋。
一面連城、三面臨水的石鼓書院風貌一新,與仿古改造后的湘江北路連成一片,再現北宋四大書院風采。湘江中流、東洲島上的船山書院高朋滿座,來自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應天書院、石鼓書院的學者齊聚一堂,講學論道,共話船山思想,推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
一批“拿得出、叫得響、記得住”的文旅地標IP,讓衡陽文旅更加“熱辣滾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