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前中田古民居
中田古民居:經湖南省古建筑學家考證,認定古民居始建于永樂二年(1404年),迄今600多年。雖經歷數百年的風雨剝蝕,目前仍保留舊宅100多幢,天井200多個,巷道108條,建筑面積達14000平方米。民居既有江南民居的建筑特色,又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是我省目前保存較完好、規模最大的明清古建筑之一。
現在,我們面前,便是廟前中田古民居。有人可能會問,廟前是怎么來的呢?是這樣的,廟前因境內金龍巖,明朝建有廟宇而得名。廟前是個好地方,地處“常桂十里畫廊”中心地段,這里青山環繞,碧水長流,景色秀麗,氣候宜人,一派古老淳樸的田園風光。1996年實施旅游開發以來,廟前開發了財神洞、古龍洞、海己灣石林、野豬林等景點,今年又開發了中田民居。中田民居是我省目前保存較完好、規模最大的明清古建筑之一,可與岳陽的張谷英村媲美。據李氏族譜記載,這個村子的老祖宗福五郎是武官出身,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由茶陵調守桂陽州(今桂陽縣),后由桂陽鎮守常寧,永樂二年(1404年)奉承旨在常寧實行軍屯,發展生產。由于作戰多年,屢立戰功,衣錦還鄉后,看重這塊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于是大興土木,定居于此,娶妻生子。其子榮公娶妻雷氏,生長子吉恭開派在下麻田即今中田……康熙二十八年(1690年)中田版籍歸屬桂陽,乾隆元年(1736年)被列為常寧管轄。于是繁衍子孫,聚族而居,有40多代人,歷時600多年。
中田村民居是一部用磚和木寫成的史書,座南朝北,整個建筑群氣勢恢宏,規劃整齊,無廊無檐,雕刻精美……并具有完整的排水設施,戶戶相通,形成一體。經省古建筑學家考證,認定古民居始建于永樂二年(1404年),清代中期逐成規模。雖經歷數百年的風雨剝蝕,目前仍保留了從康熙48年到民國的舊宅100多幢,天井200多個,巷道108條,建筑面積達14000平方米。民居發展最興旺的時候有800多戶,居住者多為李姓,這在國內農村是十分罕見的?,F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條件的改善,除一些老人舍不得離開外,年輕人都搬遷新居了,有的遠在新加坡、臺灣等地定居。
月光塘的傳說“吾者月光也,堂堂名勝古跡也,此塘是乃我先祖妣婦蘭生外氏贈奩之墾田”。據族譜記載月光塘始建于乾隆元年,面積數畝,橫線長27.6米,四周鋪滿青石板,共計288塊。傳說月光塘在未修好之前,中田村后有翠微峰形似豬形,故又叫豬形山,對面沖山村有一山叫虎形山,虎與豬相克,兩勢相較,形勢對中田村非常不利。中田村村民感到很不安,有一地仙托夢于一老婆婆,在中田村禾坪中央修一彎弓形水塘,對準對面村莊,就可以壓倒對方勢力。月光塘修好之后,村里人劉來祝賀,殺雞宰羊,好不熱鬧。但就是沒有發現雞珍子,他們問原因,老婆婆說叫地仙拿走了,臨走時,他說:“你塘里放的魚,只進無出”。從此,中田村的勢力愈來愈興旺,一直延續至今。
古色古香的青石巷道 巷道,古民居的筋脈,是古民居的風格特色之一,它幽深、曲折、四通八達,聯絡著主干與枝體,維系著這個家庭里各自為政的一個個小家庭的血緣關系。據統計,中田民居有青石板巷道108條。廟前礦產資源豐富,尤其是盛產大理石。所以屋前屋后,街頭巷尾都鋪滿著大理石,大理石是民居用材的一個特色。幽深的巷道既為分割線,又為交通聯系,反各片房屋聯結為一個整體,雨天鞋不沾泥,熱天赤腳涼爽。此外,巷道還是很好的防火帶,如發生火災,火勢不會蔓延。幾百年來,中田民居無大的火災,除村口設置的月光塘和環村的溪流外,與這精心設計的御火長城不無關系。
玄妙的天井天井,又叫天窗。中田民居的天井隨處可見。據統計,全村有天井200多個,天井四周底以磨平長條大理石砌成。據傳,當時砌一個天井要一擔谷的工錢,可見天井的價值。民居四周都是封閉式的,采光條件一般,妙就妙在天井上。有了它,新鮮空氣從天而注,既改善了通風條件,又使住在屋的人悠閑舒適。
天井的排水更是個謎。仔細觀察由大理石砌成的天井,難以找到排水管道。玄妙的是,六百多年來,中田古民居遭到過無數次的大雨洪災,但民居的天井從未出現過漬水堵塞成災之事。究其原因,當地老人講,在修建民居時下水道都放了烏龜,烏龜常年爬動,一通百通,保證了下水道的暢通。另外,天井的排水管設計是藏而不露。關于這一點,風水學解釋為“山管人丁水管財”,財宜藏而不宜泄。故所有天井的排水管都是由上而下,左右轉彎,從環村的小溪中流向村前的月光塘。
小巧的窗戶 一定很奇怪中田民居的窗戶為何如此狹小。據本地老人講,廟前一帶多山賊、土匪,常常流竄下山來騷擾百姓。這樣的窗戶在當時主要起著了望放哨的作用。
精美的雕畫 雕梁畫棟,是中田民居整體美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文革的打砸,民居的飛檐翹角、花紋圖案幾乎都被破壞,但也有幸存的。石礅上雕有獅子或花草,不同的雕像代表著不同的寓意,墻壁上鑲嵌著精雕細刻的窗欞,古代床的花鳥蟲魚木刻,人畜風情,洋溢著豐收、祥和、其樂融融的太平景象。
翠尾峰 翠尾峰是中田村的后山,正合中國古代前有好水后有靠山的風水原理。整座山象一個小巧的森林公園,是民居的天然的屏障。在這里,可嘆大自然的神秘與生命史上的奇觀。大理石質的山體,表面只有微薄的土壤。樹木生長在石縫之中,郁郁蔥蔥。在這里也不乏珍貴的樹木品種,如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有活化石之稱的銀杏等。
武將李世文 中田村一帶至今流傳著祖輩李世文跟安徽巡撫唐訓方帶兵打仗的故事。李世文,廟前中田村人,咸豐年間曾經當過唐訓方的副將,性格豪爽,樂于助人,見義勇為,可與梁山好漢李逵相比,為唐訓方辦了不少實事,建立了汗馬功勞。有一次,唐訓方派他去招兵買馬,過了好幾天,他才招了二十名士兵。唐訓方訓斥他,“為何只招這么幾個?”他回答說:“招兵不要多,關鍵在于‘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正如兵法所說,兵不在多而在精。
有一次軍隊在攻打安徽時,唐訓方被敵軍圍困,危在旦夕。緊要關頭,李世文憑著一身膽氣,飛馬挾著唐訓方往人最多的地方突破。事成后別人問他:“為何從人多的地方突圍呢?”他說:“人少易兵器傷害,而人多兵器卻無法施展。”
還有一次攻打安徽某城堡時,遇到猛烈阻擊,無法攻下。李世文急中生智,安排每個士兵帶一丈白布,做成口袋,裝滿泥沙,偷襲到城下,堆積起來。他一馬當先,用農家吃飯的桌子做擋箭牌,身先士卒,持劍沖鋒在前,率領士兵一舉攻下了城堡。
古樸的家風 幾百年來,這里儒風盛行,孝友傳家,純情古樸。來到古民居,仍覺古風尚存。“寶甲聯登,人文蔚起”,至今沿革相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