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新聞網
              滾動新聞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衡陽視窗 > 衡陽史話 > 正文:

              第三回 不堪簡負小蔡倫初造谷皮紙

              2011-04-08 14:47:12      
              分享到:
               
                話說上古蒼頡造字之后,人們先是用動物的骨甲作為刻寫字的材料,繼之將字刻于青銅、鐵、金、錫等金屬器皿和石、玉、陶器之上。后來感到用甲骨和金石作為書寫材料極不方便,百姓便削竹為簡,以簡書寫;貴族、富賈除用竹簡寫字外,還用絲帛(縑、繒、絹等)著書作文,書寫公文、函件。一般百姓用不起絲帛;竹簡雖易于制作,但笨重,傳遞、保管都不方便。西漢時,有人搗捶樹皮纖維,用小麻繩扎成一塊塊“麻紙”。這種所謂“紙”粗而不勻,厚而且澀,不便書寫。到了東漢和帝時,受封為龍亭侯的宦官蔡倫發明了薄而細、白而勻的植物纖維紙,時人稱為“蔡侯紙”,極利于書寫文字,印刷書籍。
                蔡倫,字敬仲,耒陽人。東漢明帝永平四年(61)生于桂陽郡耒陽縣城雙月池邊一個手工匠人家庭。父親是個木匠,能制作諸般器物,鄉間呼之為“神匠”。蔡倫從小就聰穎異常。在父親的影響下,蔡倫善奇思,好制靈巧之物。七歲時,蔡倫上學,每天在都要背一大捆竹簡到塾館去,常常累得氣喘噓噓,隨著年歲的增長,他讀書越來越多,可背上背的竹簡也越來越重,常常不堪此負。據此,他發奇想:把書寫到象絲帛一樣薄而細的白片上該多好啊。他一邊讀書,一邊思考制造如絲帛一樣的薄片。耒陽盛產蠶繭。繭婦常到雙月池漂繭。蔡倫到塾館去,見蠶婦用竹簟在水中繅繭。待繭化解成絲后,蠶婦水平地將竹簟端出水面,水漏盡后,竹簟上留下一層薄而細、白而勻的絲層,晾干后揭下,便成了一塊塊絲片。蔡倫是個極有心計的孩子。他把蠶婦繅絲的全過程全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鄰居谷媼與他的關系最好。他從谷媼家中要來一片繅絲片,仔細把玩,細心觀察,見絲片的蠶絲絨相互牽連,相互膠著,細密勻凈。他將絲片鋪于桌上,用筆寫字,寫出字流利清爽,不澀不膠。他想:如果用絲片代替竹簡作為書寫的材料就好了。但是蠶繭不易得,絲片更難求。一個蠶婦一年能養多少蠶,能漂出多少絲片啊。他想:不用蠶絲,能找到一種能制出蠶絲一樣的絲絨,替代蠶絲,制成一種既薄且細,既白且勻的寫字材料就更好了!
                一天,蔡倫到谷媼家玩,見谷家前坪堆起大堆去掉了枝葉的b樹桿。谷媼的兒子正用刨子刨去樹桿青皮,然后浸漚于階砌前的凼里,面上蓋上層厚厚的溝泥。蔡倫好奇地問:“谷大哥,你為何把b樹桿刨皮后浸漚凼里?”谷子道:“殺了青的b樹桿在臭溝里最容易爛。”蔡倫又問:“漚爛b樹桿作何用?”谷子道:“剝樹皮煮制b樹麻,得樹絲紡織樹皮衣。”蔡倫“噢”了一聲,低頭思考,回家去了。過了一個月,蔡倫打從谷家經過,見谷子從溝里將浸漚爛了b樹桿起出洗凈,剝下變成灰白色b樹皮,拌石灰置于大鐵鍋里,面上蓋上一層厚厚的柴灰,蓋鍋蓋熬煮。蔡倫問:“谷大哥,為何還要把樹皮熬煮?”谷子道:“用鍋熬煮,煮出樹皮的樹膠、雜質,樹皮不會變軟、變松,才能破成棉絲。加柴灰熬煮,樹皮就會變白。剝析的樹絲就象蠶絲一樣柔軟、潔白。”過了八天,谷子從鍋中起出b樹皮,洗凈后置于水臼中舂搗,起出后放水池中漂洗,制成細軟白凈的樹棉。樹棉撈出后,水池中留下了許多潔白的懸浮絲絨。蔡倫想到蠶婦繅絲的情景,立即從谷媼那里借來一只筲箕,將池中懸浮的白絲絨撈起,待水濾盡后,筲箕里留下一層b樹皮絲。晾干揭下后,用筆書寫,勝過麻紙多矣。這一發現,喜得蔡倫跳了起來,狂奔呼叫:“我能造b樹皮紙了!”他立即把這一發現告訴父親,要求試制b樹皮紙,在父親的支持、幫助下,小蔡倫照著谷子制b樹皮棉的方法泡制b樹皮紙,把漂洗白凈的b樹棉置于石臼里舂成絲漿,倒入水池里,用草席子制成竹筐,用筐席模把池中的懸浮絲水平地端上來,濾去水,倒于木板上,晾干揭下,即成b皮紙。蔡倫將b皮紙帶至塾館,讓老師和同學書寫。老師是個孔門老夫子,驚喜道:“蔡生,何人教你制作此紙?!”蔡倫道:“非別人所教,乃學生領悟谷媼繅絲、谷大哥制樹皮棉之理而制成此紙。”老夫子道:“蔡生之功,不亞于蒼頡造字!”蔡倫造b皮紙的消息,不脛而走,很快傳遍桂陽、長沙、零陵諸郡,人們稱贊他為神童。
                蔡倫試制的b皮纖維紙雖好似麻紙,但紙質還是粗而且厚,書字澀筆;同時沒有紙模規范,紙塊大小不一,張與張互相粘連,不易分開。蔡倫對此深思焦慮,準備改進b皮紙的制法。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蔡倫十四歲。這一年,朝廷下詔各郡縣聰穎幼童入宮執役,桂陽郡太守選中了蔡倫。蔡倫被迫凈身入宮,當了小宦官。建初五年(80年)為長秋宮小黃門,及和帝即位轉中常侍,尋遷尚方令,司制天子御用之物,監作宮廷器物兵械。蔡倫利用職務之便,繼續他的造紙未盡之業。他“閉門絕賓”,潛心研究造紙之術,并招來民間工匠,在洛水濱筑池架灶,以破布、魚網為原料,改進蒸煮、浸漚配料,造出的紙大大好于b皮紙,但破布、舊魚網、麻頭有限,不利大量生產。于是他造意選用河南盛產的楮樹皮、大麻等為原料,造出植物纖維紙勝過破布、麻頭紙。楮樹、麻類可以從山間、曠野獲取,還可大量種植,造紙的原料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為了使紙厚薄均勻規范,蔡倫設計出紙模和浮簾。紙模是根據紙張的規格,用四根竹桿制成的方筐;浮簾則選用湘南盛產的草席。蔡倫親自動手,把草席繃于紙模上,制成了簾模。這種簾模雖然簡單,即成了手工造紙匠的主要造紙工具。即使是現代造紙業,其造紙機械也源于此理。蔡倫還經常“暴體田野”,帶領工匠獲取造紙原料,加工原料,抄紙、烘紙。經過十多年的反復實踐,于元興元年(105)研制成一種質地細薄、白凈的植物纖維紙,隨即呈奏于帝。和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在皇帝和鄧皇后的支持下,蔡倫在京都洛陽大量生產他發明的植物纖維紙,向各郡縣來京習學造紙術的工匠傳授造紙技術。自此,蔡倫造紙術很快流傳全國。元初元年(114),鄧太后以蔡倫執役日久,造紙有功,封為龍亭侯(封地在今陜西省洋縣龍亭鎮),后又加為長樂太仆。他造出的紙“天下咸稱蔡侯紙”。安帝永寧二年(121)三月,鄧太后崩,安帝親政,追究祖母宋貴人受誣一案,令參與查辦此案的蔡倫致廷傳授受審。蔡倫時為小黃門,受竇皇后諷旨,參與查考宋貴人挾邪媚道一事,宋貴人受誣仰藥自盡。蔡倫“恥受辱,乃沐浴整衣冠,飲藥而死,國除”,時年五十九歲,葬地龍亭,今墓尚存。
                蔡倫造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造紙、印刷術、指南針、火藥)之一,對后世、對世界具有極為深遠的影響。蔡倫死后八十年,山東東萊人左伯(字子邑),效法蔡氏造紙術,于獻帝建安五年(200)造出了“研妙輝光”的“左伯紙”,較左伯稍后的山東宣城人孔丹,以蔡倫造紙之法為法,用青檀樹皮作原料,造出了高級書畫紙——宣紙。晉以后各朝各代的造紙匠人,奉蔡倫為造紙行業的祖師。他們沿襲蔡倫造紙術,不斷改進造紙方法,使中國的造紙業不斷發展,不斷進步。蔡倫造紙術對世界也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通過不同方向流傳到世界各地。二世紀東傳,三世紀西漸,八世紀傳入西亞,十世紀傳入非洲,十二世紀傳入歐洲、印度,十六世紀傳入美洲,十九世紀傳入澳洲。在日本,造紙行業至今奉蔡倫為祖師,每逢朔、望之日,造紙工人至蔡倫廟或張掛蔡倫畫像,向蔡倫頂禮膜拜,祈求福祉。
              0條評論|
              分享到微博
              發布
              国产一级毛片特级国产毛片_久久精品视频777_亚洲最大的中文字幕无码_2022色五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