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附二醫生說|兒童行為發育異常疾病的綜合治療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朱棟梁 何文燾報道 在近年來,行為發育異常性疾病的發生率明顯上升,尤其是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孤獨癥、語言發育遲緩等問題。這些疾病不僅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社交,還可能伴隨其他心理或發展問題,如反抗性障礙、情緒調節障礙等。
多方面的治療策略
針對這些行為發育異常性疾病,醫院采用了多方面的治療策略
藥物治療:如利用甲基苯丙胺(治療ADHD的首選藥物)和阿托莫西汀等,這些藥物通過調節大腦中的神經遞質如多巴胺,幫助改善注意力集中和減少沖動行為。需要注意的是,藥物治療需要在醫生的嚴密監控下進行,以適應最適合患者的藥物類型和劑量。
行為療法:特別是針對學齡前兒童,首推行為療法,包括家長訓練和教育項目,通過獎勵機制來鼓勵孩子展現出更理想的行為。此外,對于學齡兒童,學校環境中的行為管理同樣重要。
認知行為療法(CBT):幫助兒童和成人理解和管理與ADHD相關的行為和情緒問題,提高他們的社交技能和應對策略。
社交技能訓練:通過角色扮演和模擬社交情景,幫助兒童學習在社交情境中適當的行為反應,了解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他人。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兒童醫學中心
針對這些具體的行為發育異常,醫院設立了特色門診,如學習困難門診和兒童語言門診,以便為患兒提供更專業、更個性化的醫療服務。這些門診不僅針對疾病的治療,更加注重家庭和社會環境的整合支持,幫助患兒在多個環境中都能獲得理解和必要的幫助。
通過綜合性的治療方法和專門的門診服務,醫院致力于幫助患兒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并支持他們的家庭更好地理解和應對這些挑戰。這種多方位的介入策略,旨在實現最佳的治療效果,讓每個兒童都能在社會中更好地發展。
未來,為了不斷提高治療效果和服務質量,醫院也積極參與到兒童行為發育異常疾病的研究中。通過與國內外的研究機構合作,醫院不斷探索新的治療方法和干預策略。希望能通過更深入的科學研究,找到更多關于這些疾病成因的證據,從而開發出更有效的預防和治療策略。
醫生簡介:
朱棟梁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兒童保健科,副主任醫師。
2009年畢業于重慶醫科大學兒科學系,從事兒科臨床工作15年,2020年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進修發育行為兒科學及兒童內分泌。目前主要從事方向是兒童保健及發育行為兒科學。
湖南省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專業委員會委員
湖南省醫教協同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湖南省健康服務業協會首屆罕見病理事
湖南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骨干教師
牽頭成立衡陽市第一家學習困難門診。
在衡陽市與多所小學建立醫教家協助聯盟。
先后被衡陽市蒸水小學、華新小學、高新成章實驗學校、高新區二塘小學聘請為家長課堂特聘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