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死神搏斗!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ECMO團隊顯神通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譚位華 記者程聰報道 9月16日下午14時從耒陽市人民醫院轉入一位年僅33歲的男性患者,意識模糊、全身濕冷,診斷為暴發型心肌炎伴心源性休克,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危在旦夕,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ECMO團隊在主任彭正良的帶領下緊急開通ECRP綠色通道,啟用ECMO(體外膜肺氧合)生命支持。
以ECMO為支撐,予以大劑量激素、免疫球蛋白沖擊及持續床旁血液凈化聯合血液灌流的綜合治療,患者灌注和氧合改善,為防止ECMO期間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彭正良和主治醫師譚位華更是寸步不離的守護,經兩天兩夜的悉心治療,患者血管活性藥物逐漸減量,床旁心臟彩超間斷監測提示心肌收縮功能逐漸好轉,循環逐步穩定,經多學科會診討論后于9月18日傍晚在心胸血管外科協助下,成功為患者撤下ECMO設備,下機后患者循環穩定,生命體征平穩。
經過EICU醫護團隊的精心救治,患者神志轉清,于9月19日拔除氣管插管,目前該患者已基本康復。
心肌炎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心肌炎性損傷所導致的心臟功能受損,包括收縮、舒張功能減低和心律失常。病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和毒素/藥物毒性3 類,其中感染是最主要的致病原因,病原體以病毒最為常見。暴發性心肌炎是心肌炎最為嚴重和特殊的類型,主要特點是起病急驟,病情進展極其迅速,患者很快出現血液動力學異常( 泵衰竭和循環衰竭) 以及嚴重心律失常,并可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腎功能衰竭,早期病死率極高。值得注意的是,本病癥早期病死率雖高,但一旦度過急性危險期,長期預后則良好。
ECMO(體外膜肺氧合)技術俗稱“人工心肺”,簡而言之就是將體內的靜脈血引出體外,經過特殊材質人工心肺,氧合之后注入患者動脈或靜脈系統,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核心部分是膜肺(人工肺)和血泵(人工心臟),可以對重癥心肺功能衰竭患者進行長時間心肺支持,為危重癥的搶救贏得寶貴的時間。
ECRP(體外心肺復蘇),是指心臟驟?;颊?,在病因可逆的前提下,對已使用傳統心肺復蘇不能恢復自主心律或反復心臟驟停不能維持自主心律的患者快速實施靜動脈體外膜肺氧合(VA-ECMO),提供暫時的循環及氧合支持的技術。
隨著醫學的快速發展,體外生命支持技術已經成為急危重癥患者生命支持的重要手段之一,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醫學科自2017年開展ECMO技術以來,目前著力于ECPR的實踐和研究,2021年上半年急診醫學科在全市范圍內已成功實施ECPR 8例,患者平均年齡45歲,平均上機時間30分鐘以內,真正實現了院外、院內生命通道的無縫銜接,ECPR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區域內急危重癥救治能力,改善危重癥患者的預后,最終造福三湘父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