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新突破!南華附一醫院成功開展區域內首例左心耳封堵術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蘇冰悅 記者程聰報道 3月16日,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聯合超聲影像科,成功為一名63歲持續性房顫的女性患者實施區域內首例“房顫導管射頻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房顫介入手術。
▲心內科一病區副主任、起搏電生理亞專業組長蘇華博士為該患者完成“房顫導管射頻消融術+左心耳封堵術”的一站式介入治療。
通過前期與患者及家屬積極溝通,經過周密準備后,該院心內科一病區副主任、起搏電生理亞專業組長蘇華博士帶領團隊為患者實施了區域內首臺左心耳封堵手術,在患者左心耳置入一枚封堵器。術后患者無不適,復查超聲左心耳完全封堵,手術十分成功。
▲房顫導管消融,有效點線連接完美,成功完成環肺靜脈電隔離。
據了解,心房顫動簡稱為房顫,是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一般來說心臟的電活動像一群訓練有素的“士兵”,正常情況下會聽從“司令員”竇房結的指揮,從而進行正常的收縮與舒張功能。而在病理環境下,部分不聽話的“士兵”可能各自為政,而擾亂心臟的正常節律,導致心房快速的不規律運動。在普通人群中的發病率為0.5-1.5%,在高血壓病、冠心病、肥胖、糖尿病等人群中發病率明顯增加,房顫患者的卒中風險是普通人群的5-7倍。中國目前約有1000萬房顫患者。房顫發作時,心跳加快、眩暈、胸悶氣短等,大多數房顫患者還伴有乏力等臨床表現。它的主要危害首先是容易引起心臟功能減退、衰竭;其次,是引發腦卒中,而這類腦卒中存在高復發、高致殘、高死亡的特點。
蘇華介紹,左心耳封堵術是預防血栓的一種手術,對于有抗凝禁忌癥或者不能耐受抗凝藥的患者,是一個很好的治療方式。左心耳是房顫患者血栓的主要形成部位,臨床研究顯示57%的瓣膜性房顫血栓和80%的非瓣膜性房顫血栓均來自它。
近年來,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在全力推進心血管疑難病癥診治能力提升工程的進程中,發揮技術優勢,積極探索研究,高效整合醫療資源,不斷提升疑難病癥和急危重癥救治水平,進一步提高了診療能力和醫療質量。此次手術的成功實施,也標志著該院心血管病診療水平邁向新的高度,更為區域內廣大心血管病患者帶來了真正的福音,有效降低房顫患者由血栓栓塞引發長期殘疾或死亡的風險。
“今后我們將大力推進左心耳封堵術的全面開展,通過有效預防腦中風及其并發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降低醫療經濟負擔,為廣大房顫患者帶來福音”,手術結束后該院心內科學科主任劉廠輝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