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好醫生:深受群眾喜愛稱贊的“好醫生”廖輝文
本網訊 通訊員羅瓊 實習記者凌微報道 衡陽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中心副主任——廖輝文從醫15年來,一直用心用力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在平凡的臨床一線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近日,被評為“衡陽好醫生”受到通報表彰。
廖輝文始終把當臨床醫生、治病救人作為一種行善積德的崇高職業,牢記醫師誓言,高度重視工作標準、醫療質量、患者安全,以責任心、耐心、愛心對待每個患者,努力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安全感和獲得感。
當好臨床醫生
他所在科室的同事和住院病人都認為,廖醫生獨有的風格是真誠、樸實、嚴謹、穩重。他接診病人熱情細致,全面了解病情、檢查結果,盡早會診明確診斷,制定最佳治病方案,科學分析手術風險、并發癥及預后,詳細告知患者注意事項和治療方法的優點或缺點,讓患者對治病有底數、有信心。雖然,骨外科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并發癥多,但他術前、術后與病人及家屬溝通良好,手術成功率及完美度比同行高。
當好骨科副主任
廖輝文任骨科副主任以來,主動配合科主任抓好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和臨床帶教工作,帶頭參加業務查房、會診、病例討論、危重癥病人搶救,對每一項新技術的開展、高難度手術的實施,都組織醫護人員進行認真探討,解答疑點、難點問題。同時,引導下級醫生隨時了解醫學動態,緊跟學科發展步伐,自費購置大量臨床專用書籍,方便同志們閱讀學習。近2年來,骨科業務發展又快又好,住院人次增長率21%,床位使用率保持在100%以上。
當好創傷中心領頭雁
作為創傷中心常務執行主任的廖輝文,始終牢記使命、勇于擔當,帶領創傷中心成員科室專家創造性地開展工作。通過廣泛調研、請教同行專家,借鑒兄弟醫院的經驗,編輯一套適應院情的創傷中心工作制度與流程、業務培訓課件及精選手術方案。經常趕赴危重病人的救護現場,全程指揮并參與急救行動,力爭每一位患者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近1年來,創傷中心平均每月接診患者400人次以上,業務量與過去同比增長30%。2018年11月,一位體重200余斤女性患者因車禍致腹腔出血、肩關節脫位、脛骨骨折等多發傷被送入醫院急診科,廖輝文聞訊后10分鐘內趕到救護現場,立即組織醫務人員對患者檢查、會診、多學科聯合手術,僅用2個多小時就完成了急救任務,讓患者脫離了生命危險。
“沒有服務患者的本領,就不是一名合格的醫生。”這是廖輝文對自己的一個基本要求。因此,他堅持不斷學習、創新技術、完善自我,先后到四川、上海等地進修骨科專業先進技能,專心學習掌握骨科新理論、新成果,汲取新的營養。
近5年來,廖輝文開展新技術10余項,主持Ⅲ類以上手術50余臺次。2016年6月,60歲的陳女士因10余年前腰椎術后并發下肢不全截癱足部慢性潰瘍,多年就醫治療效果不佳,他針對此頑疾率先在市內最早引進應用宋文超教授研制的皮膚牽引技術,為患者解決了多年的苦惱,改善了生活質量,獲得了宋文超教授的高度評價。2017年10月,率先在省內使用3D打印技術,采用臺灣愛派斯PSI+HTO脛骨高位截骨保膝技術為衡陽高鐵東站職工劉女士解除了10余年的膝關節疼痛,術后隨訪2年,患者非常滿意,并送錦旗致謝。
2018年1月,廖輝文自費到河北石家莊三醫院參與微創無內固定拇外翻技術專題學習,學成歸來率先在市內引進應用局麻下微創拇外翻技術,患者手術后當即能行走,外形美觀,疼痛消除,較過去的方法減少一次手術,避免了二次手術的痛苦,減少了手術費用。他積極參加院內、外各類學術講座活動,注重理論聯系實際,結合臨床資料,撰寫的12篇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或學術會上發表交流。
廖輝文堅持“以人為本”和“患者至上”的服務理念,用真情和心血為患者排憂解難,架起醫患之間心靈的橋梁,讓許多患者深受感動。93歲退休老干部吳爺爺,因患股骨頭壞死、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生活無法自理,他經過仔細檢查、周密設計后,利用雙休日加班,給患者實施全髖關節置換術,術后患者第二天即可下床行走,事后,老人兒子送1000元紅包感謝他,被他委婉拒收,老爺爺出院時,送來一副印有詩詞的錦旗,對他表達敬意。經隨訪多年,老爺爺的病情一直良好。近3年來,他犧牲休息時間為患者診療疾病、救治危重病人150余次,共收到病人贈送的錦旗及感謝信50余件。退還病人紅包約5000余元。當遇到經濟困難的患者時,他熱情幫助患者申請網絡“水滴籌”社會救助,并主動贊助200元。對于建檔貧困戶患者,在他的幫助下都能得到省慈善機構的救助基金,進一步解除患者的經濟壓力。
他習慣于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盡量為患者花最少的錢治好病,最大程度減少患者的經濟負擔。他積極參加醫療聯盟單位的醫療援助活動,熱情幫助基層醫院解決實際困難,提高診療水平,近3年來,下基層醫院開展義診、查房、會診、適宜手術、帶教下級醫生等活動50余次。同時經常走進農村、社區為群眾提供免費義診、健康咨詢、疾病防治知識講座、隨訪病人等服務,為基層群眾義診600余人次,慕名來院找他就診的住院病人150余人,正因為他具有高尚的醫德醫風,衡陽城鄉眾多市民熟悉他、喜愛他、贊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