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健康正在大步倒退,如何求解?--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人民網
前一段時間,有一位網絡作者在北京國貿地鐵站記錄了一個小時內684位男士的狀況。這其中423位大腹便便,一半以上的人目光呆滯,表情木然,沒有一位男士面帶微笑。文章還列舉了生活中男士的一些不堪入目的舉動。
作者的觀點是否正確姑且不論,但目前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已發現,與女士相比,中國男士的健康也在大步倒退,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日益惡化,而且越是年輕的男士越嚴重。
猝死者絕大多數都是男士
某網曾總結了20位在事業黃金期離世的高管。這些高管全部是男士,年齡都是在30至60歲之間。近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則發現,在1990至2010年的20年間,中國心血管病對國人健康的威脅正在變本加厲,男士尤甚。
國際上評價疾病對健康的影響有一個指標,就是計算因病去世或因病殘疾后損失的壽命年。這項研究發現,因為心血管病,中國人共損失約5800萬人年,換句話說,約5800萬人少活了1個健康生活年,較1990年前增加了28.5%。其中,男士較20年前增加53.84%,女士僅增加4.98%。男士的增幅約是女士的14倍。
在北京進行的一項研究則表明,僅僅在2007至2009年的三年間,北京的男士急性冠心病發病率就上升了11.1%,遠遠高于女士的2.5%。這其中,又以年輕男士的上升幅度最大:35~44歲年齡段增幅達到30%,45~54歲年齡段增幅21%,55~64歲年齡段增幅17.2%。女士在55~64年齡段最高,為12.9%。
中國男士的健康和形象均較欠佳
網絡作者認為,沒頭腦、沒形象、不鍛煉、不學習、不忠誠,是中國男性的現狀。別的不論,不鍛煉和大腹便便明顯與心血管病是有關系的,而且中國抽煙的男士之多,居全球之首,也毋庸多言。
本來中青年男士和女士相比就吃虧,因為女士在絕經之前,有雌激素保護,得心血管病的可能性較小,而男士還抽煙、大吃大喝,就更加吃虧了。
前一段時間,還有一篇文章叫“消失的中國大爺”。文章中說,相比中國大媽的鮮明形態,中國大爺是集體面目模糊和集體缺席的,沒有存在感。我們的小區周圍,跳廣場舞的鮮有大爺。大爺都聚在一起抽著煙,或下象棋,或打牌,要不然都貓在家里看電視。
拋開鍛煉、抽煙不論,中國人的健康問題和文化退化有一定關系。心血管病是一種心身疾病,其他疾病,如高血壓、消化性潰瘍和慢性胃炎等也是心身疾病。心身疾病有兩個很重要的特征,一是心理社會因素在疾病的發展中起重要作用,二是某種性格或行為特征容易患心身疾病。
國外已有很多研究發現,脾氣比較火爆、遇事容易急躁、不善克制、喜歡競爭的人容易患心血管病。還有研究發現,悲觀、憤怒、偏執、敵意、生活壓力、社會孤立和缺乏信仰都與心血管病有關。甚至與有明確生活目標人相比,缺乏生活目標的人的死亡率高50%。行為心臟病學就是專門研究諸如此類問題的。
按說,中國的物質生活較以往已有很大改觀,但遠遠趕不上我們欲望增長的速度。網上帖子的評論,很多都是罵罵咧咧的話,理性而有見地的話不多,這都是我們社會的暴戾之氣。而最近的一項研究則發現,憤怒和焦慮使心臟病風險在兩小時內就能上升750%。
向我們的老祖宗請教健康真諦
孔子曾說:“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彼f的意思是,聰明人的快樂,像水一樣,永遠是活潑的;仁愛人的快樂,像山一樣,崇高、偉大、寧靜。聰明人不斷探求知識,思維是活動的;仁愛的人有涵養,看事情是冷靜的。探索知識求得樂趣;寧靜有涵養,不容易生氣,壽命自然會長的。
中國人稱上學的人叫“學生”,其中的生是指“生活”。但現在教育沒有教如何“生活”,而是教授了很多科學技術。但是我們要知道,技術和知識是會過時的。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一定有著健康的人格和善良的人性。有理性和同情心是一個陽光的人,否則就會有陰暗的心理,進而影響到行為,會導致身體的問題。
中國的獨生子女已逐漸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這一代人備受寵愛,受過的挫折不多,生存能力較差,卻又接受了西方文化中競爭和個人英雄主義思想。這種情況不但可能讓很多人工作后很難融入社會,而且由此帶來健康問題。
由于社會福利保障進程緩慢,拜金主義盛行,近30年來男女關系已經失衡。土豪男士,生活放縱奢侈,粗魯和肥胖者眾,這與節儉和節制的養生之道也是相悖的。老子的“柔弱勝剛強”,從生理角度看是對的。因為男士更容易得病,一旦生活方式出了問題,身體更容易受影響,壽命更短。
明代汪綺石說得好:“養生當以養心為先,心不病則神不病,神不病則人自寧?!边@句話實際上點出了心身疾病防治的要點。但我們的老祖宗并不提倡碌碌無為,易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庇龅絼e人不理解的事怎么辦呢?孔子則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樂乎?”自己做事情,即使別人不了解,也不生氣,這也是延年益壽的方法。
文/楊進剛(中國醫科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