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附一醫院率先在區域內完成高難度的特殊類型人工鐙骨植入術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劉志鋒 記者程聰報道 近日,28歲的段先生因左耳聽力進行性下降,在求職中多次受阻,輾轉多家醫院就診,均未查出明確聽力下降病因。困擾不堪的段先生慕名來到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經過詳細的聽力檢查和影像學檢查,考慮為“耳硬化癥”,建議手術治療。
入院后完善術前檢查及評估,在耳鼻咽喉科團隊建議下為段先生實施耳內鏡下左耳鼓室探查術。術中發現其聽骨鏈中斷,砧骨長腳及鐙骨板上結構缺失,鐙骨底板固定,醫療團隊當機立斷,決定實施特殊類型的人工鐙骨植入術。與常規人工鐙骨手術不同,在砧骨長腳缺失的情況下,人工鐙骨需要掛于錘骨上,這就要求手術醫生需具備高超的穩定性和精湛的外科技術,能夠對人工鐙骨進行精確塑形。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嫻熟的手術技巧,手術團隊成功完成了這一高難度手術。
術后患者自覺聽力明顯改善,未出現眩暈、耳鳴等并發癥,術后2周復查顯示,患者左耳聽力已完全恢復正常。手術成功不僅解決了患者的聽力問題,更為其重返社會、重拾信心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發展迅猛,疑難疾病診治能力達國內先進水平,此次高難度人工鐙骨植入術的成功開展,再次證明了該科的技術實力,將為湘南及鄰近地區廣大耳疾患者帶來更多福音。
耳硬化癥(Otosclerosis)是一種以內耳骨迷路骨質異常代謝為特征的疾病,主要表現為進行性傳導性或混合性聽力下降。其臨床表現為聽力下降,多為雙側漸進性聽力減退,初期對低頻聲音不敏感,后期累及高頻。部分患者在嘈雜環境中聽力反而改善(稱為“韋氏誤聽”)。約80%患者伴耳鳴,多為持續性低頻嗡嗡聲。
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確,可能與遺傳因素、病毒感染、激素水平等有關。
在治療上分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可使用氟化鈉,但療效有限。對于輕度聽力下降和手術禁忌者,可佩戴助聽器。而人工鐙骨植入術是首選的治療方法,手術需要穩定和精巧的操作,否則容易導致術耳全聾的災難性后果,因此建議選擇有經驗的醫師進行手術。若人工鐙骨因移位導致功能失常,需要修正手術或者更換聽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