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醫生亞克西”!“南華溫度”溫暖天山南北 湘疆共綻健康花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譚倩 陳染羲報道 近日,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收到了一封來自新疆吐魯番市鄯善縣衛生健康委的感謝信,信中致謝了南華醫院對鄯善縣衛生健康事業的大力支持和無私援助,贊揚了該院李湘波、曾仁鳳、劉美芳三位醫療專家在援疆期間的卓越貢獻和無私奉獻。但比感謝信更動人的,是現如今鄯善縣醫院診室里熟練操作的本地醫生、是患者家中珍藏的泛黃藥方、是當地居民口中“湖南醫生亞克西”的稱贊。
李湘波:眼科“拓荒者”,點亮邊疆“光明路”
李湘波擅長青光眼、白內障等常見疾病的診治,對眼科多發病及疑難雜癥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以前看眼病要跑幾百公里,現在家門口就能做手術!”在鄯善縣,一位患者術后重見光明時激動地說道。這位五十多歲的病人是家中的“頂梁柱”,因眼外傷導致晶狀體脫位,盡管醫院不具備玻璃體切除術的條件,但李湘波“另辟蹊徑”,采取了原始治療方式,結合人工晶體吊襻術最終使患者視力恢復。
作為眼科“技術先鋒”,李湘波將多項新技術“種”在了邊疆:從青光眼減壓引流閥植入術到人工晶體吊襻術,他協助眼科開展了50余個新技術新項目,帶領團隊完成各項操作及手術800余例,創下“零重大手術并發癥、零醫療投訴”的紀錄。他常說:“病人滿意度提高了,病人轉診率也下降了。”
“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李湘波在“師帶徒”項目中帶了2個徒弟,為年輕醫生講解業務技術、與病人溝通等方面的知識,解決醫療業務上的疑難問題,指導落實醫療措施;每周堅持大查房2-3次,堅持教學查房、講課及疑難病例討論,在診療過程中培養他們良好的臨床思維方式;在手術過程中,也注重培養年輕醫生的技術規范,做到放手不放眼,讓科室年輕醫生快速成長,能夠獨當一面。在他的幫助下,目前這兩位醫生已經可以“從容”進行診療和簡易手術,其中有一位徒弟已經能獨自操刀白內障手術。
援疆期間,60余場義診與科普講座,李湘波的足跡遍布鄯善縣。他耐心為牧民檢查眼底,用維語簡單詞匯比劃著解釋病情;告訴百姓如何正確對待眼科疾病,增強防病觀念,使百姓在當地就享受到三甲級醫療技術服務,幸福指數“狠狠”提升。
李湘波開展義診
在“我在鄯善有個娃”行動中,李湘波資助了一名鄯善男孩努爾艾力·亞森,讓不幸失去爸爸的他獲得了一個“湖南爸爸”。“約好了哦,以后來衡陽看我們,我們也會再來新疆。”離疆前,他和同事與他們的“鄯善娃”許下約定,雖然援疆旅程已經結束,但這場三千公里的約定仍在不斷延續。
李湘波與其資助的鄯善男孩
劉美芳:銀針傳情,讓千年中醫“活”在邊疆
承載著崇高的使命和無限的憧憬,帶著離別的依依不舍和些許的忐忑不安,劉美芳踏上了鄯善這片熱土。
抵達工作崗位后,劉美芳迅速投入中醫科的醫療工作。她運用中西醫結合的專長,拓展了中醫科的診療范圍。并先后成功開展火針療法、耳尖放血療法、穴位貼敷療法、耳穴壓豆療法四項新技術,填補了科室技術空白,提高了醫院中醫科的治療水平。
在臨床工作之余,劉美芳也注重從“輸血”到“造血”的理念,與兩位年輕醫生瑪依努爾古麗、古麗巴努結成師徒關系,通過教學查房、病例講解、鼓勵她們深入學習中醫經典書籍等方式,顯著提高了她們的中醫診療能力。目前瑪依努爾古麗醫生已能獨立為患者開方,古麗巴努醫生也能獨立值班,保障了科室人才梯隊的持續發展。
指導科室醫生進行耳穴壓豆療法
長期飽受濕疹困擾的回族大叔嘗試多種治療方法仍未能顯效后,走進了劉美芳的診室,經過仔細地望聞問切辨證后,劉美芳為他開了五劑中藥,患者帶著藥半信半疑地離開診室。一段時間后,回族大叔欣喜不已地回來,并介紹多名親友前來就診,因為劉美芳的幾劑藥便顯著改善了他的濕疹。
而面對曾被西醫診斷為卵巢早衰,受孕希望渺茫的維吾爾族大姐,劉美芳通過中藥調理和針灸治療,幫助她成功懷孕并生下寶寶……
患者送來感謝錦旗
這些案例更加堅定了劉美芳“健康幫扶,醫者為民”的初心。劉美芳堅持每日接診,援疆期間累計接診門診患者1000余人次,參加巡回義診20余次,走訪了多個鄉村和鄉鎮衛生院,為近千名群眾提供了醫療幫助。真誠的關愛與溫暖跨越了語言與民族的隔閡,一位維吾爾族大娘曾緊握著她的手,用生硬的漢語感激地說道:“謝謝你為我們診病。”
援疆工作已經結束,她卻說這是她工作的新起點,援疆精神將繼續貫穿在她今后的工作當中,醫療援疆中傳遞的愛與希望、責任與義務她不會忘。
曾仁鳳:呼吸科“鐵娘子”,在沙漠種下“生命綠洲”
20個月,500余臺手術,1500名邊疆群眾……這些數字背后是曾仁鳳“硬核”的擔當。
初到鄯善縣人民醫院,曾仁鳳發現當地醫療資源相對匱乏,呼吸系統疾病患者診療水平亟待提升。面對這一現狀,她迅速投入工作,積極開展新技術、新項目的引進和推廣。她累計完成支氣管鏡診療操作500余臺次,成功帶領團隊開展支氣管鏡下冷凍及電凝治療技術20例,實現當地復雜呼吸疾病診療技術“從無到有”的突破,讓當地老百姓能夠“復雜呼吸疾病不出縣”。
曾仁鳳在鄯善縣人民醫院開展支氣管鏡診療操作
針對鄯善地區呼吸系統疾病高發現狀,曾仁鳳與團隊共同修訂12項呼吸科診療規范,建立多學科會診體系,推動呼吸系統疾病診療規范化、標準化。并通過30場次業務培訓及2場自治區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授課;開展8場感染防控專項培訓,幫助20余名無執業資質醫務人員通過資格考試,創下當地基層醫師考試通過率新高,系統提升當地醫護人員的規范化診療水平,為邊疆地區培養可持續的醫療力量。
脫下白大褂,曾仁鳳更用真情搭建起湖南與新疆的連心橋。她長期資助一位14歲維吾爾族貧困學生,三年累計捐助6000元定向助學資金,并開展學業跟蹤幫扶,成為孩子心中最溫暖的“湖南媽媽”。工作之余,曾仁鳳主動參與民族團結活動。元旦晚會上,她與維吾爾族同胞合唱《美麗鄯善》;端午節和社區居民一起包制“團結粽”;參加羽毛球賽、運動會,用開朗的性格拉近各族群眾距離,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邊疆生根發芽。
曾仁鳳與其資助的14歲維吾爾族女孩
從湖南衡陽到新疆鄯善,3000公里,500多個日夜,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李湘波、曾仁鳳、劉美芳三位醫生用仁術與真情,在新疆鄯善縣書寫了一段“醫者無疆”的動人篇章。他們以技術為筆、以初心為墨,在邊疆繪就健康幫扶的壯美畫卷,讓“南華溫度”溫暖天山南北。
如今,南華醫院又一批醫療隊已接力前往新疆,繼續書寫“大愛無疆”的故事。而李湘波、曾仁鳳、劉美芳的援疆歲月,正如天山雪水,靜靜滋養著這片土地的醫療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