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中國丨產業梯度轉移激活湖南經濟韌性
□李意一
近日,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湖南)在長沙成功舉辦。這場以“一帶一部 湘聚共贏”為主題的盛會,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創新跨地區產業協作和優化布局機制,有序承接產業梯度轉移”重要指示的生動實踐。
選擇湖南作為國家級產業轉移對接活動在中部省份的首次“落子”,絕非偶然,而是國家戰略與區域優勢的精準契合。
地處長江經濟帶與中部崛起戰略交匯點,湖南以“一帶一部”的區位優勢精準卡位。目前湖南已征集項目543個,意向投資總額4481億元,其中湖南省外轉移項目337個、投資額3086億元,涵蓋高端裝備、綠色智能計算、新材料等多個戰略領域,一連串的數字背后是湖南以產業轉移撬動經濟韌性的生動實踐,也是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一次關鍵突破。
湖南已培育的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15個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構成承接產業轉移的“產業容器”,為轉移項目提供了快速融入的“沃土”。以綠色智能計算產業為例,通過技術底座、產業鏈配套和場景賦能,使轉移項目實現“無縫對接”。2024年全省綠色智能計算產業規模達8520億元,此次對接活動再簽約14個重點項目,預計今年全省產業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這正是集群優勢的生動體現。
這種“量質并舉”的承接,既響應了政府工作報告“深化東、中、西、東北地區產業協作,推動產業有序梯度轉移”的要求,也為湖南打造“三個高地”注入強勁動能。
同時,從“梯度轉移”中看湖南經濟韌性躍遷,還可聚焦這三個維度: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加速構建“4×4”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與新興產業規?;瘏f同發展;通過“飛地經濟”模式與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深化合作,促進要素跨區域高效配置,不斷激發開放平臺活力;通過與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催生出新質生產力,為經濟韌性提供核心支撐。
仔細探尋,湖南產業轉移亮眼表現的背后,也得益于制度創新的持續賦能。近年來,政策精準供給,出臺《湖南省先進制造業促進條例》等法規,建立項目跟蹤服務機制,對簽約項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營商環境也在不斷優化升級,連續四年在全國工商聯發布的“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中位列前十,并通過規范涉企執法、降低物流成本等舉措,打造產業轉移成本“洼地”。
這場產業轉移對接盛會,既是湖南經濟韌性的集中展示,更是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支點。超4000億元的意向投資總額,不是簡單的數字游戲,而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當資本、技術通過梯度轉移在中部腹地“排列組合”,一個更具活力的經濟版圖正在加速形成。隨著“一帶一部”戰略的深化,這片熱土必將成為產業轉移的“強磁場”,為中部崛起注入澎湃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