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暉區農民春播早,早稻秧苗已長出大地生機盎然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唐蘭榮 記者盧幼蓮報道 眼下,正是春播春種的大好時節,衡陽市珠暉區各水稻專業合作社搶抓農時,全面開展早稻育秧工作,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農民正在育秧。
秧苗生長態勢良好。
3月18日,在珠暉區東陽渡街道興湘村種糧大戶郭四清的水田育秧基地,農民正在育秧,拋撒谷種、覆蓋薄膜,每道工序有條不紊,一幅生機盎然的“春耕圖”繪滿大地。
在另一邊成片的秧田里,早幾天播種的谷種,已在白色薄膜庇護下茁壯成長。“你看,掀開薄膜,就可以觀察到秧苗的生長情況。從目前的觀察來看,這些嫩黃慢慢變為翠綠,這些秧苗的生長態勢良好,預示著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郭四清既是種糧大戶,又是該村黨總支書記,他告訴筆者,今年村里要種植700畝早稻,目前正抓緊進行早稻集中育秧,并打造了近20畝的集中育秧點。育秧掃尾之后,將把所有的田都要翻耕完,預計4月中旬開始早稻插秧。
今年,珠暉區計劃種植早稻面積1萬畝,完成早稻集中育秧0.7萬畝。目前,早稻育秧工作已經全部鋪開,農業部門正積極推動春耕生產的指導服務,將有關任務細化到鄉鎮、村組,統籌協調農資生產、儲備、調運,保障育秧工作的科學高效,全區早稻育秧工作進度已達到39%。
農業生產關乎“菜籃子”“米袋子”。近年來,珠暉區大力推廣中安2號、中安7號等水稻品種,加快發展水稻集中育秧,依托科技強農,提升育秧技術和服務能力,提高育秧的質量和效率,積極引導種糧大戶、合作社使用科學化、智能化技術,著力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最大程度確保糧食安全。截至目前,全區已建成水稻機械化育秧基地5個,面積達3.9萬平方米,單季育秧能力達到1萬畝。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珠暉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李娉婷介紹,今年一開春,珠暉區農業部門積極組織5名農技人員,組成服務隊,分別深入各集中育秧基地,現場指導農民搶抓有利天氣播種育秧,加強水分、肥藥管理,培優培壯水稻秧苗,為種糧農戶排憂解難。并保養、檢修各類農機具126臺(套),包括插秧機、拖拉機等,協調準備水稻機插育秧用秧盤28萬余片,以實際行動助力糧食生產量質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