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通全民參保堵點?全國人大代表周超為民發聲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邵俊杰 通訊員朱麗娜報道 “醫療保障基金是人民群眾的‘看病錢’、‘救命錢’。”在衡全國人大代表、衡南縣譚子山鎮蓮塘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周超表示,全民參保對保障居民健康、促進社會穩定、推動醫療行業健康發展以及助力國家民生制度建設至關重要。為此,他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關于織密醫保網絡,進一步提高全民參保意愿的建議》。
自我國全面啟動實施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以來,基本醫療保險年度參保率持續穩定在95%左右。國家醫保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城鄉居民醫保的參保人數從2019年開始逐年下降。2024年8月26日,國家醫保局等部門公布居民醫保最新繳費標準,各地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標準分別較上年增加30元和20元,達到每人每年不低于670元和400元。
周超在走訪調研中發現,一些農村居民把繳納城鄉居民醫保當做一種負擔,尤其是年輕人,帶有一定的僥幸心理,覺得自己不會生病,沒有必要參加基本醫保。
“居民參保擴面堵點在哪兒?”周超介紹,目前主要存在農村老年人參保能力弱,繳費意愿不高;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能力有限,群眾醫保依賴度較低;國民健康水平提升,但風險意識仍顯不足等問題。
“新形勢下,全民參保面臨諸多挑戰,所以國家層面一直在想辦法完善相關政策。”周超認為,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于健全基本醫療保險參保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從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上有效緩解推動了全民參保的壓力。在周超看來,這一長效機制會對參保人數的穩定起到積極正面的作用,但不會馬上就有天翻地覆的變化,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
如何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參保人員積極性?周超建議,將70歲以上農村老人納入醫保費用資助范圍,增強農村老年人的醫療保障,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可能性,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同時,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吸引和鼓勵高層次人才和醫學院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切實加強基層醫療機構人才培養和設備技術更新。
此外,周超還建議推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分檔制,降低一檔標準、拉高三檔限額,讓參保人可根據自身經濟狀況和健康需求選擇繳費檔次,并適當拉大各檔間報銷待遇差異,強化分檔繳費激勵作用,保持政策穩定性和連續性,持續推進全民參保工作。
“盡管政府在提高公眾對醫療保險重要性認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一部分人對醫療保險的認識不足。”周超說:“城鄉居民醫保斷繳的背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和社會各界需要共同努力,通過增強公眾醫保意識、改善農村醫療服務質量等措施,來解決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