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國評論丨以“自我迭代”為倒逼,激發銀發經濟“智”動力
□段官敬
《咬文嚼字》雜志評選出2024年十大流行語,“銀發力量”上榜。新型老齡社會,銀發一族有著更高學歷、更深閱歷,在消費意愿、購買力、認知力和生活習慣上有著不一樣的品質需求,諸如老年題材短視頻、替老年人寫回憶錄、養老服務體系等等,無不映照銀發經濟飛速發展的廣闊空間與良好前景。從某種意義上,銀發經濟正是老年群體消費“自我迭代”的催化結果,印證消費倒逼供給拓展新場景、解鎖新模式的實踐邏輯。
“長坡厚雪”的銀發經濟方興未艾,折射老年群體美好幸福的向往憧憬。“老”有所呼,政有所向,企業與市場有所為。近些年,養老服務、老年金融、健康醫養、文化旅游等多個領域和行業,錨定銀發力量的精神需求與服務意愿,持續深耕產品和服務效益,開發新路徑和新體驗,刺激消費市場脈動活力,也增進老年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但是,存在少數諸如通用性、適老化、體驗不佳等弊端和問題。當然,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也是“銀發經濟”轉型升級的切入點與突破口。
智能時代,新質生產力加速奔跑,讓銀發經濟迎來“起飛”的窗口。人們耳熟能詳的數字適老化社會,即彌合老年群體的數字鴻溝,讓數字技術、智能技術等紅利更好惠及銀發一族。從這點來說,暢通銀發經濟的“快車道”,還需從數字技術上尋求突破點,為推動銀發經濟產品和服務向多樣性、多元化發展注入“新”活力。比如,推進老年數字友好型建設,滿足其社交活動、娛樂體驗等精神訴求;培育新型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增進老年人“老有所依”的福祉;瞄準銀發經濟潮流趨勢和未來產業,做好科技賦能文章等等。
以銀發消費“自我迭代”為倒逼,迎來銀發經濟的“春天故事”。隨著“人工智能+”、AI技術等澎湃興旺與行動實施,諸如智慧陪伴、智能服務等更加貼近老年群體的特征與意愿,照見銀發經濟“智”動力的潛能與愿景。當然,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加大多學科、多行業、多企業聯合攻關協同,握指成拳、整體發力、系統布局,多些“鏈”式發展,集合科技鏈、創新鏈、人才鏈、供給鏈資源,為銀發產業高質量提供充實的智力支撐。
銀發經濟有著可觀前景,也有著挑戰與當口。據分析,我國將在2030年前后進入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20%的超級老齡化社會。足見,抓住銀發力量發展壯大的規律,順應老年群體消費“自我迭代”的潮流,提前謀劃、趁早部署、搶抓先機,發揮科技創新引領效應與輻射作用,推動“智慧”與銀發經濟深度融合,搶占銀發經濟一席之地,才能在銀發經濟藍海中立于不敗之地,也為老年群體追求幸福美好添上“新”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