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國評論丨蓮城e評:讓春節文化煥發時代華光
文/謝言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12月4日,我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一喜訊,讓華夏古老的春節文化煥發更嶄新的華光,讓全世界人民的目光在此刻都聚焦于春節這一承載著中華民族千年文化底蘊的盛大節日。
春節,于國人而言,是一年來最濃墨重彩的節日,也是中華傳統文化最重要的載體,凝聚著億萬人的家國情懷。每當想起春節,映入腦海的是闔家團圓的幸福溫馨,是鑼鼓喧天的熱情歡樂,是大紅春聯的喜慶祈愿,是年年有余的豐盛筵席,是除夕春晚的歡聲笑語。這些看似平凡的民俗,蘊含著幾千年來中華兒女對辭舊迎新的美好期待,以及對闔家團圓、親友睦鄰的無比珍視。在年復一年的歡慶和傳承中,中華民族的親情觀念、民俗禮儀也在悄然中代代相傳。
春節申遺成功,是民族情感的又一次深刻共鳴。聽聞這一喜訊,中華兒女無不感到自豪與感動,不論身處何方,此刻都被春節的共同記憶聯結,共同感受獨屬于這一節日的溫馨和幸福,感受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溫暖和力量。春節申遺成功,不僅進一步增強了中華兒女的文化自信,更凝聚了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磅礴力量。
春節申遺成功,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高度認可。它標志著春節這一中華傳統節日,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全世界的關注和認同,彰顯了中華傳統文化歷經幾千年傳承后,依舊歷久彌新、充滿生機活力。春節申遺成功,讓春節文化不再“錦衣夜行”,向世界昭然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和諧幸福”之美,提高了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影響力。
春節申遺成功,有利于守正創新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申遺不是終點,而是嶄新的起點。以春節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更應秉持守正創新的理念,保留傳統文化的優秀精神內核和獨特節日習俗,同時也要積極與時代接軌,注入“數字化”新動能,運用AI、VR等互聯網新技術,讓中華傳統文化走進“云平臺”,融入年輕人的社交生活,跨越時空的限制,讓全世界人民都能看到、聽到、感觸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促進中華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