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高端訪談丨衡陽市委書記劉越高:用好改革“關鍵一招” 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動力
今年前三季度,衡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241.50億元,同比增長4.9%,增幅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優異的“成績單”,是衡陽市持續推進深化改革取得的生動成果。
“衡陽市堅持把改革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一招’,有效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動力。”近日,衡陽市委書記劉越高接受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近年來,衡陽在深入推進園區管理體制改革、城鄉國有(集體)閑置資產管理改革等方面,進行了有力有效的探索實踐。
園區是工業經濟的重要承載平臺、產業培育的聚集區,也是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重要陣地。劉越高介紹,為進一步釋放園區活力,衡陽在全省率先出臺《關于加快“五好”園區建設的若干措施》,建立健全“五好”園區聯席會議制度和市領導聯點制,探索推動縣市區黨委常委兼任園區黨工委書記全覆蓋。
當前,衡陽各園區全面落實“大部制、扁平化”改革,全面理順管理體制機制,逐步剝離社會事務管理職能;全面推行以商招商、小分隊招商、社會化招商;探索實行編制分類管理、人員統籌使用等管理方式,深化績效考核和薪酬制度改革,推動人員競爭上崗、能上能下。2023年,衡陽市園區在省“五好”園區考核中的平均排名前進40位,衡陽高新區首次進入全省前十。
針對城鄉國有(集體)閑置資產,衡陽以管理改革盤活“沉睡資產”。劉越高說,衡陽成立覆蓋市、縣、鄉、村四級的城鄉產業運營公司,實行資源由公司歸集、合作由公司洽談、發展由公司賦能、收益由公司鏈接,并結合城鄉產業運營平臺,因地制宜發展鄉村車間,探索形成“總部+分部”“就業+就學”“務工+務農”“樓上+樓下”“線上+線下”五種鄉村車間發展模式。目前,全市已培育、引進市場主體173個,盤活利用城鄉國有(集體)閑置資產671處、10萬余平方米;建成鄉村車間1315個,帶動村民就業5萬余人。
“不僅如此,衡陽在全省率先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將農村閑置土地轉化為鄉村產業振興的‘潛力股’。”劉越高舉例說,衡陽縣已成交和正在掛牌出讓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11宗、面積122.39畝,帶動產業投資規模約5.2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600余個。
展望衡陽未來的改革與發展,劉越高表示,衡陽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精神,旗幟鮮明抓改革,對標對表抓落實,尤其是抓好省里12項、市里18項重點改革事項的落實落地、出彩出圈,全力推動中央改革決策部署和省委改革工作要求在衡陽落地生根。
“在深化改革過程中,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不斷提高改革的針對性、實效性。”劉越高表示,衡陽將聚焦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求突破,錨定“制造立市、文旅興城”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人才引育強度、產業轉型速度,在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優化招商引資機制、深化零基預算改革等主攻方向抓緊破題,更好發揮改革的引領和帶動作用。
同時,衡陽將聚焦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抓攻堅。堅持改革為民、改革惠民、改革利民,注重從就業、增收、入學、就醫、住房等老百姓急難愁盼問題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系統推進“三醫”聯動“六醫”協同、農村養老服務體系、中醫藥傳承發展、社區景區商區“三區”融合城市更新等一批可感可及的改革事項,不斷提高衡陽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劉越高表示,衡陽還將聚焦防范化解風險的重點弱點問題補短板。增強憂患意識、底線思維,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緊盯關鍵領域、關鍵場所、關鍵環節、關鍵時點,建立健全債務清償機制、“五源”共治矛盾糾紛化解機制、網絡生態治理長效機制、風腐同查同治機制,堅決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衡陽。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傅聰 攝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唐曦 周帙恒
主持人:劉詩琪
視頻/圖片:鄒尚奇 傅聰 童臻熙
后期:胡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