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城好學校(69)|祁東縣第二中學:創建溫暖校園,打造生態教育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黃輝 鄒志剛 通訊員石鐵山報道 熹微的晨曦還沒劃走黎明前的最后一絲黑暗,嚴冬的寒氣正肆虐時,隨著清脆盈耳的鈴聲,鼎山腳下的校園卻沸騰了起來。
創辦于1955年的祁東縣第二中學(以下簡稱“祁東二中”)背倚巍峨雄偉的鼎山,藏諸峰秀色;南俯蓬勃發展的縣城,覽全城風光。校園布局合理,環境優美,曲徑通幽。近七十年以來,學校從篳路藍縷、櫛風沐雨,走到碩果盈枝、弦歌遍地,實現了一次次跨越。學校始終秉承“求實、創新、興校、榮國”的校訓,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學校歷任領導班子一貫堅持“以人為本,仁愛師生”的原則,創建溫暖校園,打造生態教育,不斷提升學校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為社會培養了30000多名優秀人才。21世紀以來,學校共有近40名優秀學子從這里走進清華北大,最近十年,考入清華北大的學子更是連綿不斷。這樣的成績在全衡陽市所有中學中是絕無僅有的,在湖南省所有農村中學中也是屈指可數的。
雖是寒冬,漫步校園中,挺拔成蔭的香樟,蒼翠參天的勁松,文雅勵志的景致,歡呼跳躍的鳥兒,活躍生機的大課間,依然能讓人感受到校園的溫暖。
在有溫度的校園里做一個溫雅的人
——抓好文明養成教育
葉圣陶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命運。養成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靈魂和核心,學校領導始終把學校的養成教育工作擺在各項工作之首,做到了組織機構健全,責任明確,人人有崗,個個有責,全員參與,建章立制,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政教處、團委、體衛處為龍頭、以班級為陣地、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堅持讓養成教育進課堂的原則,重視學生的行為習慣教育,形成家校合力,學校的養成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成為了學校有特色的教育文化。
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首先從教師的溫雅形象入手。溫雅的形象雖然是外在的,體現的卻是豐富的學識水平、高尚的職業操守、良好的教育思想。教師是塑造他人靈魂的人,自身必須有高尚的靈魂;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文化修養,而且還要有較高的道德修養;教師的語言要規范、文明,舉止大方端莊,嚴肅而不古板;教師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無不影響著學生,這是實施好養成教育的基礎。學校歷任管理者達成了這樣的共識,制定出臺的《教師文明行為規范》懸掛在辦公樓前,成為每一個新入職祁東二中教師的必修課,也是每學期師德師風教育的重要內容。
“每天都有無數雙眼睛盯著我們的行動,看著我們的穿著,聽著我們說話,我們想隨便一點都不行??!”一向注重儀容儀表、言行規范的老師們說。
教師的行為規范帶動學生的行為規范。以此為契機,學校結合實際,將學生的養成教育與德育常規工作相結合,制定了《祁東二中日常行為規范教育活動方案》《祁東二中衛生檢查管理方案》《祁東二中師生儀表檢查評比方案》等方案制度并定期檢查評比,每周一小結,每月一大結,每個學期評出優秀班集體,優秀班主任;對學生實施以養成教育為核心的全面素質評價,期末班主任操行評語和學生品德考核重點看學生的養成習慣表現,校團委據此對全校團員進行考核,評選出優秀團員,體衛處組織評選出全校體育衛生先進集體和個人。在一月一主題的德育主題月活動安排中將每學年開學第一個月(9月)確定為行為規范訓練月,班主任老師組織學生認真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狠抓學生儀表、清潔衛生管理,進一步規范和約束了學生在校的行為表現,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端正的校風。同時,將養成教育與學科教學相結合,鼓勵教師充分挖掘各科教材的養成教育內涵,把滲透養成教育作為課堂教學評價的重要標準,以培養良好的學風。
師生都舉止文明有禮,校園整潔干凈,我們走遍校園的各個角落,竟然始終看不到地上有一片紙屑或一個食品包裝袋!
“我們都不會隨便丟,即使偶爾有人丟了,我們也會隨手撿拾。一直以來,我看到我們的老師都是這樣做的。”有同學說。
持之以恒的養成教育,養成了良好的習慣,也養成了美德。近年來,學校共有5名教師獲評衡陽市師德先進個人,1人被評為“衡陽好人”,2名教師參與祁東縣師德師風巡回演講;有20余名學生獲評省市縣“新時代文明好少年”稱號。學校也被評為衡陽市“二星級文明校園”“湖南省綠色校園創建示范單位”。
去年暑假,一個現在在某一線城市一銀行擔任高管的校友回校給學弟學妹們作報告時,這樣說:“我在二中學習三年,學到了多少有用的知識,我已經不記得了。但是她教會了我要注重日常行為規范的每一個細節,比如注意穿著要端莊,每天要整理好自己的儀表,言行要有禮,要一絲不茍。這些我永遠記得!”
教師溫雅的形象贏得了學生喜愛,學生的文明有禮形象也贏得了家長和社會的高度認可,師生齊頭并進,贏得了人們交口稱贊的一句話:二中人的素質就是高!
有溫度的校園不缺溫膩的教育
——注重管理精細化
學校的管理就應該從細節做起,大事要做細,細事要做精,教育無小事,柔和細膩的教育,才能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態,才能教育學生健康成長。祁東二中歷任領導班子都有這樣的共識。
在2023年10月一次學生座談會上,現任黨總支書記向榮贈予同學們的24字箴言——目標、分解、措施、落實,規范、糾錯、補差、自律,勵志、崇德、博學、至善——就是注重細節過程的體現。
校長周青也說,教育既要看結果,更要重視過程,過程的監管主要體現在精細上。
該校老師首先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了精細。備課精細,不止教案撰寫要要素齊全,還要經過集體備課反復研磨;課堂教學精細,通過構建“四新高效課堂”精選講授內容,細化講授環節,由單向知識傳播轉向多向信息交流;作業布置精細,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層次性、針對性;作業批改精細,即使題做對了,書寫、格式不規范也要在改錯本上重做;課后輔導精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好培優補差工作。“我們在生源不占優勢的情況下,每年能有超過80%的學生考上本科,而且每年都有學生考上清華北大,這與我們精細化教學管理是分不開的。”學校主管教學的副校長彭建文說。
學生管理要精細化,就要求我們做工作要深入,深入課堂,深入操場,深入食堂,深入寢室。“有學生活動的地方就要有管理人員在場。”全校教職工都有這樣的認識。
“擔任祁東二中的班主任,就像‘婆婆媽媽’一樣,是學生成長路上全方位的守護神。”有著豐富班主任管理經驗的湖南省優秀教師譚揚老師在一次班主任培訓會上,這樣介紹經驗。
于是,我們看到,天不亮時,值班行政人員、班主任和體育老師就率先來到了操場;學生吃飯時,堅持陪餐制的老師或是站在學生排列整齊的隊伍中候餐,或是盡可能靠近坐在學生身邊吃著學生餐;深夜,在宿舍開展“護夢行動”的隊員們還腳步輕輕地在學生宿舍外面走動。
“我發現你今天的情緒好像不是很正常?;剂烁忻??學習遇到困難了?與家里產生誤會了?……”這是一位班主任在與學生談心。
“你的褲子有點怪異,與中學生形象不太符,請你回去換一條。”一個老師對某學生說。事后,該生家長向老師發了一條短息:感謝老師這么細心,幫我家解決了一大難題。
“看你平時都能做到空盤行動,今天怎么飯沒吃完?是患流感了嗎?”負責食堂管理的謝老師看到一個同學盤子里還有剩飯,這樣溫和地說。
其實,這樣從觀察細節入手進行教育的場景在學校隨處可見。教師上課關心學生的坐姿,后勤人員開展“微笑服務”活動評選“服務明星”,宿舍檢查關注漱口杯的手柄和牙刷是否朝向一個方向……
對小事保持敏感才能成就大的人生。校友、清華大學教授王學武說:“學校關心我們的每一件小事,我們就會靜心學習,才會學有所成。后來我搞學術研究了,也養成了精細的習慣。”
精細化管理推動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進步,學校已經多次獲評為省市縣“平安校園”、縣目標管理先進單位,連續十年被評為“衡陽市高素質人才培養先進單位”。
有溫度的校園充滿溫馨的關愛
——學校就是我的家
有一次,一個學生與社會上的人發生了一點小摩擦,經過調解后,對方向這個同學道歉。這個同學說:你可以不向我道歉,但你必須向祁東二中道歉,因為你在罵我時,侮辱了我們學校。
學校政教處負責人給我們講這個故事時說,我們的學生都愛校如家,視學校的榮譽勝過自己。
因為學校給與了師生無限溫馨的關愛。
作為曾經的省級貧困縣里的一所農村高中學校,學生普遍在留守的環境中成長,父母愛的缺位,加之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學生心靈比較脆弱。“所以,我們的教育要比別人更多一分愛!”歷年來,學校多措并舉,力求打造“溫暖校園”,讓教師能夠安心從教,讓學生平安成長。
2023年的教師節,學校召開隆重的表彰大會,首次對從教三十年以上、至今依然堅守在講臺的教師進行了表彰,并頒發了證書。
“快退休了,能拿到這份證書,我覺得它是沉甸甸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受表彰的梁物理教師梁丙陽老師說。
教師家里有困難,學校工會第一時間送去了溫暖。新教師入職,學校首先想到的是解決他們吃飯、住房、辦公的問題。“我們無法提高教師的待遇,但我們可以從情感上溫暖他們的心。”學校歷任領導都這樣說。
關心教師的生活、工作,溫暖了教師的心,引導他們做有溫度的老師,他們才能安心把溫暖傳遞給學生。
作為一所農村高中,家境困難的學子不少。為了讓這個群體不掉隊,每學期開學由班主任率先摸底,將困難學生的情況上報學校備案,除了按規定發放國家助學金,學校還動員老師“認干親”結對幫扶資助,聯系校友及其他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來校開展“愛心助學活動”。校友設立了“聞杰獎學金”“文田獎學獎教金”“高101班助學金”,上海市衡陽商會、深圳廣州祁東商會、長沙兩祁商會等來校資助學生,利用師生“9·8”助學日的捐款到學生家里送溫暖等等各項獎學助學活動的有效開展,踐行了學校“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原因而失學”的諾言,也使學校榮獲了“衡陽市教育系統學生資助工作目標管理考核先進單位”。
留守孩子的心靈比較脆弱,脆弱的心靈需要心靈的撫慰。學校一向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經常性邀請專家來校開展心理健康講座,早在上世紀末就設立了“心理健康咨詢室”,每天安排專職心理教師坐診接受問詢。班主任、科任教師個個都是心理醫師,他們對學生和風細雨的教育就是最好的心靈安撫。
作為寄宿制學校,尤其是近幾年,因為流行性傳染病多發,深夜送學生上醫院并整夜陪護的事,在學校更是數不勝數。
“很多學生從小爸爸媽媽就不在身邊,我們就要像他們的爸爸媽媽或者哥哥姐姐一樣,給他們關愛。”老師們都能正確認識這一點。
于是,“青哥”“楠姐”“文文媽”“玲子阿姨”等稱呼代替了周青、高楠、肖文玉、鄧艷玲等優秀老師的名字。這樣隨意卻很親切的稱呼,充分表明了溫馨關愛的教育換來了師生之間關系的融洽和諧。
黨總支書記向榮表示:“我們的目標是辦一所有溫度的學校,辦一所有品格的學校,辦一所知行合一的學校,只要老師們同學們有努力成長、創優爭先的態度,學校就會有關懷的溫度,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
俗話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幾代二中人嘔心瀝血,扎根于鼎山山麓這方沃土,打造了一個溫暖的校園,換來了祁東學子的心向往之,也贏得了祁東老百姓的口碑和夸獎。新一代二中人正以嶄新的姿態,勠力同心、團結奮斗,開啟砥礪奮進新篇章,共譜二中發展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