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新聞網
              滾動新聞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理論頻道 > 理論前沿 > 正文:

              【理響中國】推進助力鄉村高質量發展的“千萬工程”行穩致遠

              2023-06-30 17:14:2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分享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也在農村。新時代鄉村高質量發展,就是要推動質量、效率與動力變革,堅持走質量興農、綠色惠農、科技強農、品牌助農的內涵式發展新路,努力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二十年來,以美麗經濟、美好生活、美麗生態為建設目標的“千萬工程”取得了歷史性、開拓性、引領性的巨大成就,助推著鄉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之治”探索。它改變的不僅僅是鄉村人居環境,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而且還深刻變革了鄉村產業結構、治理理念、服務方式,造福了萬千農民群眾。

              一、“千村特產、萬村共富”,以美麗經濟建設助力鄉村高質量發展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略重要構成的鄉村高質量發展,要求以物質發展為基礎,構建農村三次產業融合的現代農業體系。走出“千村一面”的“一村一品”推動著美麗經濟模式的形成。“千萬工程”不僅帶動了鄉村專精特優產業的迭代升級,而且打開了鄉村產業融合發展與共同富裕的新引擎。

              以物質文明建設助力鄉村高質量發展是事關美麗經濟的民生工程。“千村特產、萬村共富”的民心工程要以推進農村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新興的、布局合理的、競爭力強的農業產業,實現農產品由低水平供需對接向高水平供求均衡躍升,以此提高農民增收效應。一方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各村鎮根據自身區域優勢、產業積淀與農業基礎,打造并形成“一村一特”的美麗經濟發展新模式,帶動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另一方面,全方位拉伸農業的產業鏈條。將原有的傳統農業向農業旅游、農業文化、農業加工等拓展,做活“鄉愁經濟”,實現農業縱向的深度發展和橫向的交叉發展。

              二、“千村德潤、萬村和睦”,以美好生活建設助力鄉村高質量發展

              扎實推進“三農”工作需要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證,鄉村高質量發展戰略下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也更是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價值。因地制宜的“一村一韻”推動以文浸人、以風化俗、以德潤心的鄉風文明建設。隨著“千萬工程”的深入推進,鄉風民風更美、人居環境更優、文化生活更豐富,形成了鄉風潤淳、鄉村和睦的生動局面。

              以精神文明建設助力鄉村高質量發展是事關美好生活的民心工程。打造“千村德潤、萬村和睦”的民心工程,需要在以下方面發力。一是更加及時有效回應鄉村居民人文發展新需求。著眼于村民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著力于鄉村文化建設中的短板,聚焦工作堵點與創新突破點,服務人民群眾平等地享有文化資源、文化服務、文化成果的機會和權利,著力達成文化公平與文化共享。二是創新德潤和美鄉村發展模式,進一步深化鄉風文明建設。深入挖掘鄉規民約、家風家教、民俗活動,繼承發展民間文化、非遺項目等維系村民情感的記憶共鳴,不斷推動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高質量發展進程。堅持鄉村文化發展為了農民、鄉村文化發展依靠農民、鄉村文化發展成果由農民共享,切實推進德潤和睦鄉村建設。三是加強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效能評估,著力增強農民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建立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評估體系。農村基層文化服務體系效能考量不能囿于自查或者上級督查,村民體驗與第三方評價也需要納入指標范疇,以行政的、法律的、輿論的、群眾的等多元協同共進的評估體系助推鄉村文化事業高質量發展。

              三、“千村宜居、萬村美麗”,以美麗生態建設助力鄉村高質量發展

              如果說,生態宜居是鄉村高質量發展的內容構成,那么,美麗生態建設將是鄉村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從“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千萬工程”持續踐行著綠色發展理念,為鄉村綠色轉型發展打下了扎實基礎,為鄉村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形塑了中國治理典范。“一村一策”的含“綠”量決定鄉村高質量發展的含“金”量,它迫切需要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道路。

              以生態文明建設助力鄉村高質量發展是事關美麗生態的民安工程。打造“千村宜居、萬村美麗”的民安工程,以扭轉粗放式經濟發展慣性為切入點,堅持生態優先、以人為本與共建共享,突破“思想關”“利益關”。其一,“不做選擇題,要做必答題”,提高農民生態文明建設的認知,增強他們參與農村環保事業的主人翁行動,使其環保意識上升到與衣食住行同樣重要的高度。其二,說到底,“千萬工程”最寶貴的經驗和財富是形塑人的精神、人的品格,應利用好農村廣播、鄉村數字平臺、縣域融媒體等載體,宣介農村生態政策,不僅讓廣大農民懂環保方法,而且厚植其環保理念。其三,群眾不僅要發動和帶動,更要通過合適的制度安排來激勵。為此,應積極推進農村環保獎懲制度,將農村環境污染監測結果作為農戶評獎推優的前置條件,“把選擇權交給農民,由農民選擇而不是代替農民選擇”,從制度上解決好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問題。

              鄉村是農民的家園,農民是鄉村的主人。“千萬工程”二十年迭代升級,從人居環境整治入手,觸發了鄉村生態演進,催發了農業產業重塑,激發了農民精神提升,是凝結“民生、民心、民安”于一體的鄉村高質量發展的系統工程。毋庸諱言,進一步推進“千萬工程”行穩致遠,將持續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實踐樣本和思想之源。

              (作者系天津師范大學教授)

              国产一级毛片特级国产毛片_久久精品视频777_亚洲最大的中文字幕无码_2022色五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