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新聞網
              滾動新聞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理論頻道 > 理論前沿 > 正文:

              【理響中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全新視域

              2023-06-16 16:20:5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分享到:
               

              近平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第二個結合’,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表明我們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推進文化創新的自覺性達到了新高度。”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書記關于“兩個結合”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創新發展的歷史要求和發展規律,特別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實現了促進中華文明發掘與中國精神弘揚的思想解放,拓展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文化形態、文化內涵以及文化使命等方面的全新視域。

              經由“結合”而形成的新文化建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文化形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寶貴財富和精神符號,它對中國歷史發展進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深厚,蘊藏著中華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象征,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立足的根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深深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沃土之中,深刻汲取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典范。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理想形態,為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構了全新的文化范式。

              近平書記深刻指出:“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與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的。”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治國理政經驗,這一經驗中的思想、理念、智慧以及方法已經融入中華民族文化的血脈之中,在歷史發展演進中形成中華民族文明的內在基因和鮮明標識,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展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有機聯系的。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和活力,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向前發展的內在基因。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需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和提升。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要全面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精髓、道德理念、民族精神與時代價值,將其打造成涵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來源地。只要我們正確處理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做好創造性轉化,實現創新性發展,達到以古鑒今和古為今用的目的,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脈相承,那么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將對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產生積極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凝聚廣泛的文化價值共識。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背景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有利于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在深入認識與洞悉西方文化實質的基礎上樹立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從現實中尋找可借鑒經驗,不斷摸索當代中國的文化建設道路,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召力和影響力。習近平書記指出:“治理國家和社會,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處于深刻轉型期,社會價值觀念日益呈現復雜多元、沖突博弈的態勢,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關系到如何建構具有廣泛認可度和文化先進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和團結奮斗的精神紐帶,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形成提供價值引導與精神動力。

              經由“結合”而凝聚的新特性豐富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文化內涵

              近平書記指出:“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文化的命運是民族的命運,文化的生存是民族生存的前提和條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元素塑造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這些特性也展示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特征。如何保護中華民族文化,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發揚中華民族傳統,已經成為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課題。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和借鑒世界各種文明的優秀成果,同時結合時代精神和世界潮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新,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現代力量,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中國式現代化鮮明文化特征。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連續性是中華文明的本質特征。古中國與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希臘文明,都發祥于江河流域,并各自發展出本民族獨特的文化,但伴隨著歷史的發展,只有中華文明從未中斷,而是傳承延續并蓬勃發展。中華文明持續創造的中華傳統文化從創立、發展到豐富,造就了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基因、社會行為、發展觀念、倫理道德等完整文化體系,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因此,中華文明的連續性造就了中華民族文化的韌性,夯實了中華民族現代文化發展的歷史基礎。

              創新性作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征,也是中華民族現代化文化的基本特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繼承中國“仁、義、禮、孝、悌”的基礎上,融合“國家、天下”思想并能延續至今,源于中國共產黨一直致力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于中國共產黨始終肩負的文化使命。正如習近平書記強調:“要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堅持有鑒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

              中華文明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統一性是中華文明的核心特征,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文化特征得以彰顯的根本保證。中華文明將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其內含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價值理念,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不斷凝聚起民族共同理想信念與價值追求,應對和解決全民族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不斷推進在中華各民族間得到廣泛認同的傳統文化元素轉換為塑造中華民族統一形象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在五千多年歷史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了“仁愛”“民本”“大同”“和合”理念,以其標識性、延續性、超越性塑造了中國自信、包容、開放的正面形象,贏得了國際社會廣泛尊重、理解和支持,成為國家形象塑造的強大內在支撐。只有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傳統文化精神標識,實現國家形象傳播的傳統文化表達,推動中國國家形象由“他塑”到“自塑”轉變,才能有效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思想和文化助力,展示出中國式現代化文明的鮮明時代特征。

              經由“結合”而提升的新高度夯實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文化使命

              近平書記強調,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兩個結合”是習近平書記在領導黨和人民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得出的規律性認識,是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根本遵循。“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性,這一系列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探索中得出的,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與中國式現代化文化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不僅拓展了當今時代對待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理論視域,并且從實踐路徑上指明了中華民族現代化文明的根本方向,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建設的核心使命。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式現代化在發展過程中相互融合,表明我們黨對中國道路、理論、制度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這一對關系中,這種融合表現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進程中逐漸向現代化轉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精神內涵的集中概括,包括燦爛的物質文化、鮮明的制度文化、博大的精神文化等豐富內容,并與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歷程相互融合,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力量,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不斷向前邁進。因此,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

              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對各種文化的激烈交鋒,通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增強中華文明發展的自信心、增強本民族文化認同感,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表明我們黨的歷史自信、文化自信達到了新高度。建設中華民族現代化文明要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將中華文化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念貫通起來、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價值準則融通起來。結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特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新發展,有利于充分吸收其中蘊含的治國理政的思想智慧、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修身處世的道德理念,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夯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不斷激發民族意識、凝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信,確保黨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始終堅持守正創新,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

              (作者系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上海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国产一级毛片特级国产毛片_久久精品视频777_亚洲最大的中文字幕无码_2022色五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