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城好學校(41)|雁峰區廣場小學:用愛點亮孩子幸福人生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趙福中 鄒志剛 通訊員鄒敏 熊媚報道 當清晨的陽光穿過岳屏山畔,瑯瑯的書聲已飄蕩在雁峰區廣場小學的上空。這是一座掩映在群樓里的校區,她既吸納了衡岳的四時佳氣,又繼承了抗戰名城的根骨;她既根植了湖湘文化的底蘊,又傳承了非遺戲曲文化的精髓。
一直以來,雁峰區廣場小學秉承“特色引領、文化育人、質量立校”的辦學理念,唱響“創新—特色—發展”主旋律,用心用情用愛點亮孩子的幸福人生。學?,F有12個教學班,在校學生510人,教師28人。
風物長宜放眼量——精研業務提升隊伍
學校堅持以課改強校,走科研興校之路,加強對教師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級教研和專業技能培訓,采用“三位一體”相結合的教研形式,努力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項目式”主題教研。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針對教師的培訓必不可少,學校每學期初制定培訓主題,從師德師、專業成長、課堂常規、鉆研教材、說課評課等方面對全體教師進行系統性培訓,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同課異構式”教研。各教研組確定各學段的備課內容,明確執教教師,其他教師共同參與備課、聽課、評課,相互交流,探討教學中突顯的問題,實現互補共振效應。
“師徒式”教研。實施青藍結對工程,每位青年教師都配有一名師父,從班級管理、課堂教學、鉆研教材等方面手把手地教,有困惑當下解決,向師傅取經,既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又做好青年教師的培養。課題《家校共育親子閱讀有效策略研究》獲衡陽市第十一屆基礎教育優秀教研教改成果一等獎。周丹、盛夢勤、周萍、熊媚、劉曉君被評為市、區骨干教師,劉莤宜、熊媚老師被評為市閱讀推廣名師,陳婷、李瓊、雷霞等多名教師被評為區優秀教師、德育標兵。
少年壯志當凌云——思政教育潤澤心靈
學校秉承辦家門口的好學校這一宗旨,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將思政教育融入日常生活,為孩子們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學校精心打造了綠色教室、書香教室、戲曲教室三大亮點。走進教室,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書柜里琳瑯滿目,種類繁多,墻上的硬筆書法、軟筆書法作品展示,手抄報的粘貼更添一抹藝術氣息,戲曲元素會不經意跳入孩子們眼簾,窗簾扣、戲曲臉譜、黑板報上的戲曲小知識、戲曲創意畫等,讓孩子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每天開展“晨讀午練”活動,早晨誦讀經典;午間十分鐘進行硬筆字練習,每周的星期二、星期四,小白馬廣播站準時開播,星期二心理健康欄目“小白馬嘮嗑”,學校聘請專業的心理咨詢老師對孩子們感到困撓的問題進行答疑回復,星期四開設“美文薦賞專欄”,由各班推選優秀作文進行宣讀,語文教師點評,以我手寫我文,書寫生活點滴,感受文字魅力。
學校依托傳統節日教育,弘揚中華優秀文化。逐步形成了“四節三禮一手冊”的特色德育體系。四節即閱讀節、數學周、體育節、藝術節,三禮即入學禮、入隊禮、畢業禮,這些富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搭建展示和成長的平臺。同時,學校通過《逐夢少年日志》這一評價手冊,對學生閱讀、書寫、勞動、體育、紅領巾爭章情況進行記錄與評價,從小立志,將大德育融入學生細微處、生活中。
低手亦可摘星辰——課程改革提質減負
學校在開齊開足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大膽進行課程改革,按課程內容分為了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探究型課程。充分挖掘學校資源,將全體教師分為藝術類特長教師、科技類特長教師、體育類特長教師、人文類特長教師、學科應用類特長教師。重視與基礎型課程的整合:如在美術學科中,開發出創意美術、書法課程等。與衡陽市師范學院教育科學系合作,開發科技小制作課程、航模課程等。
每學期初,學校會舉行“落實雙減政策,優化課堂結構”為主題的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教研組長率先垂范上示范課,并組織全體成員聽評課,積極開展探究式、合作式、互動式情境化教學,整合信息技術,突破重難點,打造高效課堂。
學校以課程思政為主導,陸續開展了骨干教師觀摩課,青年教師常規課,全學科全學段實施課堂改革。分學科召開專題圓桌會議,聘請學科骨干教師進行學科新課程標準解讀,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到課程設計,確保課課有內容,人人有特色。讓孩子從說教的課堂解放出來,真正地享受德育、體育、美育、智育、勞動教育的樂趣。近年來,曹華蓉老師的思政課《珍愛生命 預防溺水》獲省三等獎,熊媚老師的生涯規劃課、周萍老師的數學課、左琴老師的勞動課、盛夢勤老師的體育課、陳舒情老師的戲曲課均獲市一等獎。撰寫的論文、教學設計參加國、省、市比賽捷報頻傳。
絕知此事要躬行——五育并舉聚焦成長
學校深入推進“五育并舉”,嚴格落實雙減政策,以“特色引領 快樂相伴”為主旨,打造學校體藝特色,創新育人途徑。精心創編了室內操《左手右手》、趣味田徑《梯子上的游戲》、戲曲燃脂操《我們的歌》、體質監測《加油鴨》四套大課間活動方案。晴天,趣味田徑、戲曲燃脂、體質監測在室外輪流交替;雨天,孩子們在教室內做室內操。并根據校園面積小的特點,充分利用樓道、走廊,開展“大手拉小手健康大家行”結對活動,一、五年級、二、六年級、三、四年級結對,以大帶小,讓高帶低,學習動作,練習技巧。讓全體師生在游戲中得到鍛煉,感受體育的魅力。
精心設計大力開展校本社團課程。書法、田徑、籃球、排球、輪滑、圍棋、戲曲、創意美術、科技小制作、航模等十多個社團深受學生的歡迎。與市非遺中心合作,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邀請衡州花鼓戲非遺傳承人楊小蘭來校指導戲曲社團活動,并將戲曲、書法等傳統課程納入課表,將戲曲知識普及到每一位師生,實現了特色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學校充分挖掘校外教育資源,開展項目化、實踐性學習,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教育基地、新農村基地、蔬菜研究所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猶如一個個快樂的音符,一支支美妙的樂曲,滌蕩在校園的各個角落,對學生心靈的呵護、精神的滋養,如同春雨點點入土。李宛凝同學被評為省三好學生,谷文彬、謝伊雯、周一朵等同學被評為市三好學生、德育標兵。謝東杓同學被評為市閱讀之星,陳子蔚家庭被評為市書香家庭。校排球隊代表雁峰區參加市中小學排球比賽取得了第二名,田徑隊獲區冬季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一名。2020、2021連續兩年,學校成功承辦了雁峰區“體育藝術2+1”現場會,并得到了市區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戲曲社團參加湖南省紅色經典藝術展演表演的《紅燈記》選段獲省三等獎。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雁峰區廣場小學致力把學校辦成師生的精神棲息地,名師聚集地,學生成長地,讓師生在校園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