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新聞網
              滾動新聞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衡陽新聞 > 正文:

              青春詩會訪談丨水讓它流,到哪里都是家——訪詩人沙冒智化

              2022-08-18 23:14:40   來源:中國衡陽新聞網   作者:唐翔 祝敏
              分享到:
               

              【個人簡介】沙冒智化,藏族,本名智化加措,1985年生,現居拉薩。作品發表在《人民文學》《詩刊》《十月》《西藏文學》等刊物,入選中外多種選本。著有藏文詩集三部,漢語詩集兩部。先后獲得第九屆西藏新世紀文學獎、2020年意大利金筆國際文學獎等多個獎項。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唐翔 記者祝敏報道 “沒有來過,卻很向往!”8月13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詩人沙冒智化如是說。

              “腦海里,對‘石鼓’這個詞有種特別的印象。世界萬物,千變萬化,我心里能聽到敲響石頭的聲音。一波波沖浪般的聲響,能把我帶入我的想象中……在一個特別的空間里,讓我感到非常放松。”沙冒智化熱情地表示,“如果可以,我會給衡陽獻上一首詩歌!因為衡陽和我的緣分,來自于詩歌。”

              沙冒智化表示,自己和詩歌的故事,是一種生命的緣分。沙冒智化說,我十五歲那年發生的一件大事,迫使我離開身體的故鄉。那時候我不想和多面的人群交往。我說話直接,做事兒沖動,我看不見背后的懸崖和眼前的微笑之間的陷阱。所以,我選擇了文學,用文學接觸生活,讓記憶中的自己活得干凈一點。只有文學,可以讓我起死回生,讓我更接近人群。這過程中我遇見了幾位恩師,一些善友。在求學路上有緣接觸到宗教學、哲學、神話、心理學、民俗文化等知識,和講述的技能。

              他坦言,自己從不躲開困窘的一面,也不會放棄對別人的信任和包容。我的所有詩歌,沒有躲開任何一種在我記憶里的任何碎片化的細節,也就是詩歌讓我學會了敢于面對,敢于面對現實生活里的種種困難和變化。我用18年的時間和執著來學寫藏語詩歌。用11年的時間從零起步,一點一滴地學習漢語,并用生疏的漢語嘗試漢語詩歌的寫作,以對人生與對世界,表達自己的一種觀點和祈愿方式。

              7月6日那天,沙冒智化看到《詩刊》社的公眾號上發出“《詩刊》社第38屆青春詩會代表名單產生”時,那一刻感覺無比幸福。“這是一個很棒的驚喜,我已經在為衡陽即將要發生的事情而感到激動。”他幸福地說道,“當然,我要記得,今后我要為這個事兒更加努力!”

              沙冒智化的詩:

              九月

              水讓它流,到哪里都是家

              山讓它坐,動也動不了身

              九月的大樹在大地的縫隙

              準備換掉一件衣服

              倒進杯子里的水

              把我的嘴巴當作出口

              讓我在大樹下

              和鳥兒對唱時間

              鳥在樹上,我在樹下

              風在我們中間

              聽著一首沒有顏色的歌

              我走了,鳥還在

              剩下的聲音

              我只想留給樹底下的

              一塊石頭

              国产一级毛片特级国产毛片_久久精品视频777_亚洲最大的中文字幕无码_2022色五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