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詩會訪談丨終于來到傳說中的衡陽了——訪詩人何不言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唐翔 記者祝敏報道 “我的詩歌啟蒙是在高中階段。好像有一天突然就開竅了,古詩和現代詩兩種勢力同時沖撞著我,讓我開始領略到詩歌的強大魔力。”8月15日,詩人何不言接受記者采訪,在談及與詩歌的淵源時,他感觸良多。
“一方面,我私下大量背誦唐詩、宋詞、元曲。另一方面,開始手抄現代詩,并模仿寫作。”何不言說,和很多小鎮少年一樣,他的現代詩啟蒙是泰戈爾、徐志摩、汪國真、席慕蓉、余光中等人,并手抄過他們的很多作品,尤其是席慕蓉的情詩。
何不言回憶道:第一次真正讀到“現代”詩,是在二手書攤的一本陌生雜志上,封底印刷著俄國詩人巴爾蒙特的《致波德萊爾》。那是一種從來沒見過的詩。那一天,自己的心情很復雜,震撼、驚喜、迷茫、失落,想多讀一些那樣的詩。
2003年,何不言從小鎮考到人大讀書,終于找到了傳說中的波德萊爾,然后是艾略特、龐德、布羅茨基、特朗斯特羅姆、博爾赫斯、策蘭……每一位都讓他備受震動。“那些不像‘詩’的詩,更新了我的認知——詩,原來可以不‘美’。”何不言說,那些詩掙脫了傳統美文和抒情的桎梏,在復雜的時代中運用復雜多義的詞語體系,精準捕捉時代洪流中的“驚顫體驗”,語言肌理中體現著強烈的時代精神,這些正是現代性之所在?,F代詩,不僅僅是使用現代語言寫的詩,更是具有現代性的詩。
2010年,北大碩士畢業之后,何不言進入一家互聯網“大廠”工作,在當時最火的社交媒體平臺的運營部門,參與管理整個中國互聯網的頂級流量。2015年,從當時的公司離職,開始經商。2010年至2020年,停筆了十年,學習數據、人性與商業,更多地了解了世界的底層邏輯。
“大學畢業后,中斷寫作長達十年,去年才重新拾起,這次被選入青春詩會,對我是很大的鼓勵。”何不言告訴記者,“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在我對歷史名城的想象中,衡陽具有獨一性,只有它是和“雁”緊密關聯在一起的。在常見的諸多鳥類里,大雁體型龐大、團結一致、目標明確、飛行穩重,我可能已經把對大雁精神的想象,加在對這座城市精神的想象中了。在范仲淹《漁家傲·秋思》的加持下,衡陽平添了幾分壯闊的景象。盡管沒有來過衡陽,但心向往之。
何不言興奮地表示:終于要來到傳說中的衡陽了,衡陽有很好的現代詩傳統,在上個世紀中國詩壇產生過重要影響的著名詩人洛夫,就是衡陽人。如今衡陽還要建一個“青春詩島”,這些都讓人心生期待。“希望在這里,我能更真切地感受這座歷史名城的文化底蘊,和眾多詩友、前輩度過一段只屬于詩的時光。”
何不言的詩:
十二點,馬駒橋
幾個格子的光,硬而緩慢
靜止的腳手架:以黑暗為食
持續增加夜的硬度
坐下來,用純熟的技藝削一個
不值一提的蘋果
通過霧霾的紋理,確認北京
和南五環外的甜味
陣雨洗刷窗玻璃,妻子
在睡夢中與神對峙。寂靜加深
燈光在書頁縫隙印證波粒二象性
咬開的果核里,大氣在分層
幾?;覊m闖入無物之陣
窗外,高空有隱隱的轟鳴和紅色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