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湖南衡陽:擂響做強縣域經濟的戰鼓
近日,衡陽市委號召“不斷強化‘四個聚焦’,加快推進‘三強一化’”,擂響做強縣域經濟的“衡陽戰鼓”——聚焦產業發展,不斷強化縣域經濟支撐;聚焦設施短板,不斷夯實縣域發展基礎;聚焦標準治理,不斷筑牢縣域工作底板;聚焦環境優化,不斷提升縣域服務水平,進一步推進強創新、強開放、強集聚,實現區域中心化,成為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衡陽答卷”。
這是把握新發展階段的自覺認識。
自古以來,“郡縣治,天下安”的認識深入人心,直到今天仍然如此??h域的發展治理,是事關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我們黨的組織結構和國家政權結構中,縣一級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促進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尤其在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乘勢開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歷史階段,縣域發展在實現鄉村振興、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標上所具有的關鍵作用更加凸顯。從這個意義上講,衡陽做強縣域經濟的實踐是對我國新發展階段內涵的準確把握,在為全國縣域經濟的發展做好“衡陽+法”。
這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自主實踐。
衡陽市下轄7縣(市)5區,各縣域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比較優勢等方面差異很大。如何擰成一股繩、形成發展合力,這對衡陽的發展是一個考驗。衡陽給出了自己的答卷:在布局上,強化全局觀念,對縣域內的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實行無區劃布局、一體化推進,實行共建、共育、共享,建立縣域產業協同發展機制,保證全市發展一盤棋;在創新上,支持高鐵+、機場+等新業態,激發經濟活力;在協調上,實行主導產業協同發展機制,打造全鏈條產業形態;在生態上,推行“三生”理念,將生產、生活、生態有機融合,實現綠色發展;在開放上,大力招商引資,借力中歐班列、湘粵非鐵海聯運等平臺,實行內聯外通。這些舉措是新發展理念在衡陽的具體實踐,引領縣域經濟實現總量超越、質量提升和動能轉換。如今,行走在衡陽,“潔凈美”是人們最直觀的感受,“打卡地”是外界對衡陽的評價。
這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自我革命。
衡陽市堅持“標到事,事到崗,崗到人,人有責,責有行,行有范”,全面推進城鄉標準化治理。放眼全國,這項舉措尚屬首次。沒有現成的樣本可供照搬,唯有“摸著石頭過河”,方能踩出一條路。衡陽市把標準化思路創造性地推廣到組織建設、城鄉治理、安全生產、產業發展等領域,建立起立體式、全方位的標準規范,形成整套標準化體系,使得工作有標可循、有標可量、有標可依,做到高效、公平。有了標準,是否意味著萬事大吉?衡陽還考慮到標準與實際的切合度問題。在衡陽,各地城鄉“家底”不一,如果為“達標”出現盲目攀比之風,勢必給許多底子差的地區造成負擔,甚至出現“背債投入”的情況。為杜絕此類現象,衡陽市旗幟鮮明地提出:二分在投入、八分看管理,不比投入比管理!“先天”底子差的地方,不要求“從頭到腳”更換一新,只要因地制宜,依照標準對癥下藥就行。這給我們一個啟示:標準化治理體系可以有濃濃的人情味。
人生理想的風帆要靠奮斗來揚起,做強縣域的使命要靠努力來實現。今日之衡陽,所及之處可以感受到活躍的創造和日新月異的進步。做強縣域經濟,這不只是響亮的口號,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項任務、履行每一項職責中見精神。衡陽,正在把縣城這個城鄉融合發展的基本單元建強建好,力求讓每一個區域每一個人共享發展成果。繼續奮斗,勇往直前,我們有理由相信,“衡陽故事”一定會更加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