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城好學校(22)|衡山縣貫塘九年一貫制學校:辦好老百姓身邊的教育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趙福中 周孝芳報道 衡山縣貫塘九年一貫制學校創辦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前身為貫塘中心完小,2004年增開初中班,成為衡山縣第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現有19個教學班,師生員工近900人。自2016年以來,學校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高舉教育教學質量大旗,狠抓教學常規,教學質量連創佳績,社會美譽度連年攀升。
為國育才,辦好老百姓身邊的教育
古有“孟母三遷”,今天的一些家長卻舍近求遠,異地擇校。家長認為孩子在本地考不上理想的學校,不惜重金為孩子選取所謂“教學先進、升學率高”的外地“名校”就讀。大部分異地就讀的學生學雜費都不低,比在戶籍地上學的正常標準要高得多。
在外就讀的高昂費用給農村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且部分學生不僅沒有達到家長送其出外求學的目的,反而養成小小年紀就攀比吃穿,奢侈浪費、花錢大手大腳的壞毛病。在外打工的家長,心掛兩頭,既擔心家孤獨中的老人,又擔心從小獨自住校的孩子。貫塘鄉的老百姓迫切盼望在家門口就能有一所好學校。于是,“決不能讓遠離父母的留守兒童,又遠離家門上學”成了貫塘鄉中心學校班子成員和每一位教職員工的共識,也成了他們共同的目標和追求。
衡山縣貫塘九年一貫制學校以“辦好老百姓身邊的教育”為辦學理念和工作思路。從2016年起,由中心校校長、支部書記親自擔任領導小組組長,以黨員教師為骨干,校委會和各班班主任、所有任課教師為成員,組成了“控流保學大走訪”隊伍,利用寒暑假休息日,走訪了全鄉學齡兒童家庭。在周邊鄉鎮學校學生人數日益減少的情況下,該校的學生人數逐年上增。2016年上半年在校生636人,現在,在校生有811人。全鄉留守兒童實現了在家門口學校就讀,既增加了孩子們的幸福感,又切實減輕了老百姓的教育負擔。
勤業育桃李,丹心鑄師魂。情懷,一直是鄉村教育的永恒底色。衡山縣貫塘九年一貫制學校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教育青年教師堅守鄉村教育。年輕教師王娟放棄大城市的高薪工作,來貫塘鄉任教,她教學業務精湛,熱愛鄉村教育、關心留守兒童,被孩子們稱為“知心好姐姐”,被貫塘鄉社會各界譽為“衡山的麻小娟”。
以生為本,讓孩子們快樂健康成長
“推門聽課”、每周一課、青藍工程、教學新秀比武、作業設計大賽、教師校本培訓……這些都是衡山縣貫塘九年一貫制學校經常開展的教研活動,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倡老師向課堂要質量。為了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身心健康水平,豐富學生校園文化生活,學校推行“陽光快樂大課間”活動,將校訓操、武術操、跑操、籃球、足球等運動有機融合,做到動靜有序、張弛有度。有健全之身體,始有健全之精神。大課間進行活動,不僅是同學們緊張學習之余的一種積極性休息,使學生感受到了快樂,更在弘揚中華文化和促進學生成長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學校以生為本,開發勞動實踐基地,開展“彎腰行動”、國學誦讀、“每日一歌”活動,推行“陽光快樂大課間”活動,組織學生軍訓,這些活動孩子們在“雙減”政策中快樂健康成長。各班班級都管理了一塊屬于自己的“小菜地”,基地可同時容納200名學生參加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成果則用于學生,把收獲的蔬菜運到學生食堂進行免費加工,讓學生充分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豐收的喜悅;“彎腰行動”中,孩子們撿起身邊的一張紙屑、一個包裝袋,彎下去的是腰,拾起的卻是整潔,是尊重,是希望;國學誦讀是學校的德育特色項目,在每周的升旗儀式中,同學進行了國學誦讀展示,形式豐富多樣;學校以班級為單位,利用每天第五節課課前10分鐘時間,集中開展“每日一歌”活動,每月舉辦一次以班級為單位的演唱展示活動;為了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強健體魄,成為志存高遠、勇挑重擔的新時代接班人,學校組織六至九年級同學軍訓,讓孩子們的意志得到了磨練。
為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學校充分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著重開展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豐富多彩、全員參與的體育活動,讓學生的體質得到較好發展;著力培養學生唱歌、跳舞、欣賞、畫畫、手工等方面的能力和素養;用心開展科普教育,從小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和認知能力;同時加強勞動教育和實踐,廣泛組織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努力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
多方共育,貫塘教育的熔爐效應
樹先進、立標桿,在每年的教師節來臨之際,貫塘鄉政府為辛勤耕耘的老師們送來最真摯的祝福并拿出專項資金,表彰獎勵優秀教師,調動全體教師工作積極性,激發爭先創優的工作熱情。增投入、辦實事,鄉政府站在民生角度抓教育,為解決好校門口道路狹窄的安全隱患,鄉政府組織輔警到學校門前執勤、巡邏,引導學生上學、放學,交通秩序忙而不亂,密而不堵。保障孩子們上下學的安全。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和煦的春風吹開了希望的種子,一雙雙寬厚而無私的愛心之手又托起了孩子們渴望讀書的希望。廣東獅子會捐資為學校修建的“百善圖書室”落成并投入使用了,裝飾一新的圖書室給學校師生增添了更為豐富的閱覽圖書。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溫馨港灣,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是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的重要教育途徑,不是學校教育的重復。因此,學校以家訪、家校合作委員會等形式,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方式。之后,多位家長為感謝老師一直以來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和諄諄教誨,老師送來飽含溫暖和愛意的錦旗。李輝祥校長利用每天上下學的時間和前來接送孩子的家長交談、宣傳我們學校,讓家長了解學校、認同學校,有效的互動可以減少社會以及家長對校園里的一些誤解。
要振興鄉村,必先要振興鄉村教育,衡山縣貫塘九年一貫制學校將繼續砥礪前行,不忘初心,以實際行動繼續辦好老百姓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