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寧市發展“訂單農業” 助推瑤鄉“塔山茶”高質量發展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聶子杰 羅輯學 記者王倩雯報道 春風十里,新茶吐綠。在衡陽市常寧市塔山瑤族鄉,5萬余畝茶園正陸續進入高產期……這里地處常寧西南腹地,平均海拔800余米,日照充足、水源充沛,森林覆蓋率超過90%。
近年來,依托土壤和氣候優勢,塔山瑤族鄉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引導山區群眾因地制宜,發展高山有機茶種植,種植面積達5.3萬畝,年產值超過1億元,把小小茶葉打造成為村民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
常寧塔山茶因生態有機無污染而受到市場追捧,其中尤以3月的“明前茶”為貴,可謂“一斤難得”。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商販不遠千里來到塔山,屯收清明節前最優品質的一級茶葉,清明節后二級茶葉他們便不再收購。“以前,清明節前后有時候加價也收不到優質的茶葉。”湖南谷佳茶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塔山瑤族鄉兩新黨支部書記周連友說道。
谷佳茶業在塔山有著7000余畝的高標準有機茶園,每年產茶幾十噸,茶葉銷往長三角、珠三角等十幾個城市。“對于我們茶企來說,最擔心的是原材料品質和市場行情不穩。”周連友說?!〔枞~品質參差不齊,讓常寧塔山茶品牌難以邁向更高的層次。今年伊始,鄉黨委、政府經過走訪調研,聽取多方意見,在全鄉開始推行訂單農業的發展模式。
采收更規范 企業吃上“定心丸”
茶農與村、企業簽訂鮮葉收摘三方收購協議,各村統一設置鮮葉收購點、企業打包收購,常寧市茶葉協會將根據不同時期鮮葉采摘的質量確定鮮葉等級和價格,每個時期價格都有所不同。村民只需要將采摘好的茶葉鮮葉運往收購點,企業按照協議要求,以質論價,統一公平公正進行收購。“茶商只要和村、村民簽訂摘收協議,都可以進駐到塔山收購茶葉。”塔山瑤族鄉負責茶葉秩序維護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無規矩不成方圓,有了良好的茶葉采收秩序,讓企業騰出更多的精力去專心生產和銷售。“簽訂采摘協議,我們可以根據需求調整生產銷售,也少了很多風險、隱患,比去零散的點收購更能節約時間和成本,也能收購到更多好茶。鄉黨委、政府營造了這種公平競爭的環境,極大地增強了我們企業做大做強的信心。”周連友說。
一年采摘三季 脫貧戶有了“致富夢”
“以前采摘完是清明節前后,茶葉的收購價格就掉下去了。”盤小紅是獅園村的脫貧戶,清明節旺季的時候,采茶一天能獲得六七百元的收益,但清明節后茶葉收購的價格會迅速下降。“到了5月,采摘的茶葉就賣不上價了,價格收購商說多少就是多少,現在有了固定的收購點,在收購點的按分級定價,再也不用擔心被壓價或者拒收了。”盤小紅笑著說道。
茶農與企業簽訂協議更大程度上保證了茶農的利益。對于茶農最關心的收購時間、協議規定,茶企除了收購清明前的一級茶葉以外,也要收購清明至5月1日前的二級茶葉、三級茶葉,重點支持鼓勵有研發和銷售能力的企業收購、加工夏、秋茶,逐步形成塔山茶春、夏、秋三季至少有5個月可以采茶。有了穩定的收入,加上土地流轉、村集體股份分紅,盤小紅一家的日子蒸蒸日上,在整個塔山,類似盤小紅的村民還有很多。
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助推茶葉產業高質量發展
產業鏈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要建到哪里,作用就發揮到哪里。塔山瑤族鄉把黨建建在產業上,通過成立農林牧黨支部,吸引民宿、茶葉等產業鏈上的企業家進入兩新黨支部。突出黨員引領和人才帶動,采取“黨建+公司+基地”的模式,更好地整合調動茶產業在全產業鏈上下游的各種資源,通過項目資金、技術力量為茶產業的發展提供服務,建立緊密型茶農企業利益聯結機制,引導提升茶產業全產業鏈發展水平,同步實現鄉村產業興旺與村民增收致富。
發揮黨建引領的示范作用,鄉村兩級干部、黨員工作隊、駐村工作隊力量“打包”,下沉到服務站,在一線提供防疫咨詢、用工就業等多方面服務。通過入戶“敲門”、支部開展屋場懇談等方式,幫助農戶與村、企業簽訂鮮葉三方收購協議,消除農戶與企業間的供需矛盾;通過維持茶葉采收秩序,組織管理定點收購,協調全村茶產業鏈上的各項服務工作,每個產茶村集體經濟能增收8—10萬元。
一片片茶葉是群眾致富增收的寄托,更是托起塔山瑤族鄉鄉村振興的希望。下一步,塔山瑤族鄉將依托高山生態有機茶優勢,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做大做強茶產業,圍繞“茶之塔、葉之山”做大做強“塔山茶”品牌,使茶產業成為撬動村民致富的“杠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