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城好學校(1)∣衡陽市一中:安靜務實做教育,高效負責譜華章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趙福中 周孝芳 通訊員陳翊民 唐忠濤報道 仲春時節,走進衡陽市一中校園,樹木蔥蘢,花團錦族,自然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在學校辦公大樓的圓柱上,抬頭便能看到“立德樹人,經世致用”八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既有王船山先生思想的精髓,也有新時代教育的根本任務,更是該校落實“雙減”政策,做安靜、務實、高效、負責教育的重要體現,彰顯出學校悠久的辦學歷史和深厚的教育文化底蘊。百年的奮斗,百年的磨礪,百年的積淀,成就了百年風骨,百年一中,立德樹人,為衡陽的基礎教育的科研、改革、探索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以“靜”為魂,打造一個安靜、務實的管理團隊
在衡陽市一中的校史上,曾有四次搬遷。學校于1884年初建于王船山出生地——衡陽城內王衙坪的“船山祠”,1885年彭玉麟上書奏請朝廷,并獨捐銀將“船山書院”遷建于東洲島,這次搬遷就是市一中踐行“做安靜的教育”的一次偉大嘗試。此次搬遷后學校在東洲島安靜辦學73載,并培養了大量有真才實學的人才。1958年,學校搬遷到白沙洲丁家牌樓,最后一次搬遷則是現在的校址。
當國家進入新時代,教育處于革新期,市一中作為衡陽地區的教育龍頭,不忘初心,使命在肩,在“打造區域教育中心”中應時而為,從百年辦學歷史中汲取養分,從學校發展中提煉時代元素。2018年,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后,經過多方走訪調研,充分挖掘船山文化的精髓,堅守“努力創造奇跡”的校訓,秉承“教育即是服務”的教育理念,凝練出“做安靜、務實、高效的教育,辦負責任的學校”的辦學思路,這是對學?,F實發展格局的精準描畫,也是與新時代教育改革的主動對標。學校著眼于學生的未來,力求在安靜、務實、高效的育人環境中,為每一個學生提供精準適合的、負責任的教育。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是市一中的育人理念。學校致力于建設安靜的校園文化,營造校園中冷靜和理性的氛圍。他們認為,安靜的校園文化重在對學生內在氣質的培養,旨在培養學生不僅要有謙謙君子般的文明儒雅之氣,又不失新時代好少年應有的生龍活虎與蓬勃朝氣。
“辦負責任的學校,要對黨和國家負責,要對社會負責,要對學生和家長負責。”這是2019年9月校長王小蔣在做客《政風行風熱線》訪談節目時的鄭重承諾,而與他喜“靜”的性格不同的是,他的骨子里有著一股“闖”“創”“干”的精神勁,這正是他推動市一中這所百年名校不斷發展的源動力。
以“靜”為骨,創辦一所高效、負責的學校
大愛無疆,行以致遠。一直以來,衡陽市一中以教學常規管理為切入點,以黨的建設為統領,將情感滲透到德育教育中,以心靈之光照亮學生前行的道路,致力于培養有理想抱負、有家國情懷的棟梁之材。
學校依托船山文化,面向學生未來,以情感德育為引領,積極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大力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紅色文化教育、書香校園、成人禮、心育護花等活動;通過開展“我們的節日”活動傳承傳統文化,將“思想美、行為美、健康美、心理美”等觀念滲透到學生的內心,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邀請名校名師、道德模范、身邊好人作專題講座,堅定學生理想志向,點燃學生青春夢想。
學校追崇船山先生“推故而致其新”的理念,于2018年12月在全市率先成立首家創新教育中心,聘請省內知名競賽教練、數學國際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獲得者現場場授課,開設包含基礎課程體系、競賽課程體系、強基計劃培訓課程體系、素質提升課程體系在內的多元課程體系,促進學生特色發展。聚焦創新教育得到了全國雙一流高校的關注與支持,學校被清華大學等20余所雙一流高校授予“優秀生源基地”或“高素質人才培養基地”,學校先后獲評衡陽市高中高素質人才培養先進單位、衡陽市普通高中教育質量先進單位,2021年學校黨委被評為湖南省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
如今的市一中,學校處處充滿自然靈氣、藝術雅氣、文化真氣,文化石、文化墻、楹聯文化等處處折射船山思想。為營造安靜的環境,學校對教學樓、實驗樓、辦公樓內外墻刮膠翻新;改造食堂三層,建有全市普通高中唯一的五星級食堂;改造更換全新桌椅3400套,充分利用三棟教學樓之間的走廊,將其改造成圖書長廊,為學生營造舒適的學習環境。學校先后獲評全國楹聯特色學校、省園林單位、省衛生單位和省生態文明示范學校,2020年被評為“全國文明校園”。
以“靜”為媒,帶領一群安靜、奉獻的教師
“教育無小事,事事要細心。”作為一校之長,王小蔣既宏觀調控,又著手細微,學校的藍圖規劃、發展決策、隊伍建設、教學常規、班級管理、師生健康、校園安全、環境美化等無一不在他的腦中、心中和眼中。他通過安靜地閱讀,了解國內外教育現狀和動向,做到與時俱進;他深入課堂聽老師講課、巡邏校園俯下身子撿起落葉……他用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影響著每位同事,用勤懇踏實的工作作風感染著每位教師。
有人說:真正的教育是一場詩意的修行。在市一中,時常能看到老師們聚在一起集體備課、組織聽課、評課、磨課,通過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真正做到了“海納百川,集思廣益”。學校積極搭建特色學科建設資料庫,將各學科組每學年度的期中、期末考試試卷,月考試卷,周周清試卷以及全國各地每年的高考試題都上傳至試題庫。學校還通過開展“全校教師高考大練兵”“全校教師命題大賽”“五四青年節暨青年教師成長”等系列活動,引領教師深入鉆研、準確把握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提升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培養學習型、反思型、研究型老師,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學校通過打造“安靜、務實、高效”的教育,讓教職工既能吃苦、能干事、能做好,也能做到內心平和,靜待花開。
師者如光,微以致遠。全國優秀教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胡鴻軍擔任班主任17年,安靜教學17年,他尊重、接納和關愛每一個孩子,用心呵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被孩子們親切地稱呼“胡媽媽”。周末時,他經常自己花錢給留守孩子買水果、牛奶,送資料書,生日或過節時把他們喊到家中一起慶祝……
在市一中,有一大批像胡鴻軍這樣的優秀教師,他們不僅在教學上爭創一流、勇于創新,是教學“工匠”,更是愛崗敬業、艱苦奮斗、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他們安心教書,是推動學校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截至2021年底,市一中擁有的省市名師工作室數量居全市之冠,有全國優秀教師3人,正高級教師6人,湖南省特級教師6人,省級優秀教師10人,市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優秀教師35人,市十佳教學能手12人,高級教師105人。
以“靜”為美,培育一批樂思、好學的學子
衡陽市一中作為全市唯一的省級高效課堂研究基地、市最大的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基地。2021年學校又被評為湖南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實施省級示范校,衡陽市十三五教育科研先進單位。近年來,學校更是積極推進課堂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從“有效教學”到“高效課堂”,從“自主合作探究”到“345高效教學”,一中人一直在做高效教育的路上奔跑著。
2020年9月起,學校大膽探索,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推進“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導向、以夯實學生基礎為底線、以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為目標的“問辯課堂”教學新模式。問辯課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思維權、動手權、話語權、歸納總結權等“四權”下放,在課堂教學中,提供更多適合學生參與的環節和機會,營造生動的課堂教學環境,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各種感官,真正動起來,動腦、動手、動口,為學生一生的幸福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問辯課堂重視理科實驗教學,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也為學生取得理化生奧賽優異成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2021年數物化奧賽省級賽區中,該校數學、物理、化學均獲省級賽區一等獎。“學校奧賽大豐收,進一步堅定了學校堅持創新教育,堅持問辯課堂改革的決心。”學校副校長賀中秋信心滿懷。
如今,在“問辯課堂”上,只有學生在閃光,教師只是“點燈人”,滔滔不絕的是學生,埋頭苦練的是學生,老師的功夫全在課外。“要上好問辯課堂,備課得用心、用情、用力,同時要學會等待,投入感情,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師生間能真正做到互動。”物理學科主任鄒存清介紹說。
在2021年5月舉行的“思享論衡”——衡陽市中小學思政首屆辯論賽首場辯論中,該校四位同學陽光自信,沉著應戰,團結協作,密切配合,憑借扎實的知識儲備、雄辯的口才戰勝對手,斬獲最具分量的“最佳團隊”大獎,并獲得“最佳風采”和“最佳指導老師”兩項大獎。“此次尖峰對決,是論辯雙方綜合實力的比拼,也與平時的教育教學有關,市一中近年來大力推行創新教育,開展問辯課堂,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論辯能力,市一中能拔得頭籌,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一位在場觀摩的家長感言道。
在“立德樹人,經世致用”思想的指導下,學校以培養時代新人為己任,改革音體美等特色教學,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身心健康,使學生在高中實現“1+3”,即拿1張大學錄取通知書,有3個特長。學校課外活動更是色彩紛呈,硬筆字比賽、詩歌朗誦、書評大會、合唱比賽、歡樂運動會、演講比賽、辯論大賽,社團展演等,校園時時處處洋溢著“青春的風采”,學校團委被評為“全國五四紅旗團委”。
一路奮進,一路芬芳。近年來,學校女足三奪省冠軍,7人入選省校園足球最強陣容,1人入選國家隊,獲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22人,獲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46人。田徑隊獲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3人,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38人,參加省第四屆中學生運動會獲2金2銀5銅,市十一運會獲23金10銀8銅;游泳隊獲國家一級運動員稱號2人、二級運動員稱號5人;書法17人次獲省市比賽獎勵……學校先后被評為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湖南省高中較高水平足球運動隊建設基地及湖南省田徑、籃球體育項目傳統學校。
教育有痕,潤物無聲。衡陽市一中人將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成績,同心同德,再接再厲,不斷擦亮百年名校的教育品牌,為黨和國家培育時代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