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校長訪談(65)∣王勛業:“愛是教育智慧的源泉”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盧幼蓮 通訊員顏小平 尹興 萬小群報道 他是教書育人的能手,教改教研高手,他的論文、專著、科研成果屢次獲獎。他還是一位實干與創新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專家型校長,在教育界有著頗高的威望,他就是衡東縣歐陽遇實驗中學校長王勛業。
從教30多年來,王勛業贏得了許多光環。他的班主任工作經驗曾被《湖南教育報》專題報道,先后獲得縣、市“骨干教師”“優秀教師”“十佳教師”“優秀班主任”和“湖南省示范空間課堂首席名師”“湖南省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其個人出版專著《愛與教育智慧》,發表論文數十篇。他還是衡東縣教師進修學校、縣委黨校、衡陽師院中文系特聘教師;是湖南省教師培訓師、湖南省高中未來教育家培養對象、全國中西部地區骨干教師培訓講師;被聘為衡陽市國學社首席專家,受邀登上《石鼓書院大講壇·國學講座》欄目做國學專題講座嘉賓。2019年,他被評為中小學正高級教師,2020年被評為湖南省特級教師,2021年獲評衡陽市優秀校長。
愛是教育智慧的源泉
十多年前,王勛業在其住處外移來了三棵桂花樹。樹形最好的那棵,種在最外面;中等樹形的,種在中間;那棵瘦高的樹,被藏在不打眼的最里面。幾年后,種在最外面的那棵樹,長勢不理想,反而瘦高的那棵長勢喜人,樹冠龐大,香氣怡人。
王勛業在樹下思考,學生的成長與這三棵桂花樹的生長故事趨同。被寵愛,未必能健康成長,默默生長者,反而能茁壯成長。他跟同事們講了這個故事,并在學校提出,做有愛的教育,但要愛得恰到好處,要愛得潤物無聲,不能溺愛、偏愛和錯愛。
王勛業關于教育的思考大多來源于生活中的遇見。他認為遇見即可發生教育,因此他關注身邊每一學生的成長,不辜負任何一個教育的契機,總能在恰當時機,用巧妙的方式,給予學生直抵心靈的關愛。
王勛業任教時,常借用周記、作業批語、紙條等方式與學生交流。他在一學生的作文評語中寫道:“我雖然幫你改了很多,但你的文章值得一改。”這樣一條簡單評語竟改變了這名學生對待寫作的態度,從此樂于寫作,并成為一名文學愛好者。
王勛業幾乎每天早上7點到校,時常和學生一起排隊取餐,坐在食堂一起吃飯聊天。課間,他會走進教室與學生交流,傾聽學生的心聲。有時,他還會制造偶遇,與學生零距離接觸和聊天。讓他欣慰的是,學生們很愿意親近他,他也總是能輕易走進學生的心里。
信息化時代,王勛業仍然重拾家訪傳統,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和成長背景。他常深入班級做班會課,常舉行講座和演講,以此傳遞理念,講述道理,交流感情。他還將學校建筑和道路的命名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有參與學校文化建設的機會,在學校留下自己的創意成果。
“一個學生對一個班主任或者老師來說是幾十分之一,而對于一個家庭來說就意味著百分之百,因此,我們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關愛每一個學生。”王勛業對記者說道,語氣溫和卻飽含力量。
“愛是教育智慧的源泉。”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王勛業形成了自己鮮明的教育思想。他提出“真愛無痕,假愛有傷,錯愛有過”“不要成為學生發展的障礙”“家訪——架通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橋梁”“用心與學生交流”“授之以漁”“讓活動引領學生成長”“努力就是優秀,進步就是成功”等教育觀點,廣受社會贊譽。同時,由他獨創的“心靈溝通法”“班志激勵法”的班級管理經驗在全市、全省推介。
潛移默化中向教師傳遞教育智慧
2015年,王勛業調任衡東縣歐陽遇實驗中學校長。面對學校的管理現狀,他認真調研、深入思考,創新性地提出了“共建秩序是基礎,共創效益是橋梁,共享快樂是歸宿”的教師發展理念。他常勉勵任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學會適當地放手,促使學生‘動’起來,以提高課堂效率。要做一個快樂的老師,把工作當做生活,在工作中享受。”
“王校長有著高超的教育教學能力,有著凝聚人心的魔力。”在教師眼中,王勛業不僅是一個有很多教育故事的人,更是一個善于講很多教育故事的人。學校一年輕教師深有感觸地說:“他給我們講的《熊狼說》《同船說》《三七二十一和三七二十三》《石頭湯》等故事,使大家緊緊擰成了一股繩,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
“《史記》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作為學校遠航的舵手,王校長‘律人之前先律己’的人格示范帶給我們信任感和安全感,學校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凝心聚力的狀態。”學校高三教師對記者說,王勛業身為校長,盡管政務繁忙,他還常深入教學第一線,奮戰在高三課堂。他致力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管理,學校發展目標明確,管理務實高效,高考、學考成績屢創新高。2020年、2021年高中學考一次性合格率均為100%,中考綜合排名連續四年居全縣公辦學校第一。
面對“三新”(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形勢,王勛業因時制宜,重新修訂了《教學質量評價標準》,評價方式由過去的重結果改為重過程,帶領學校行政人員深入一線聽課,實時掌握一線老師教學情況。他鼓勵教師要有嚴謹治學的態度,要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轉變教育觀念,并提出“四字十六式”的教育方法。即“四要”:目標要明確、措施要具體、督查要到位、盯人要落地;“四實”:備課扎實、上課務實、輔導落實、講評夯實;“四一”:充分利用每一分鐘,斤斤計較每一堂課,仔細篩選每一道題,扎實夯牢每一個點;“四精”:精確選題、精細批閱、精準把脈、精心指導。要求老師切實做到:備課要“深”,上課要“實”、作業要“精”、教學要“活”、手段要“新”、考核要“嚴”、輔導要“勤”、質量要“高”。
學校很多教師坦言,正是在王勛業校長的一言一行中學到了教育者應有的態度,潛移默化中感悟著教育的價值。
傳播教育理念 共享教育成果
有人如是評價王勛業,他是一位“實干與創新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專家型校長,他的辦學經驗已經累積成一筆寶貴財富;也有人說,他是教育思想家,盡全力做好教育實踐的同時,還善于總結教育經驗,進而建構起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來更好地指導和反哺實踐。但王勛業不滿足于此,他有更高的教育追求,他認為教育需要向共享教育理念轉化,他樂于將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教學成果與所有教育人分享,供大家隨需所獲,學以為己。
在學校,王勛業常通過講故事、講座、談心等方式,不遺余力將自己對教育的思考、教育心得、以及閱讀經歷與學校師生分享;他成立名師成長共同體,傾力打造高素質的教育團隊;他用做課題的方式,帶領教師以及熱愛教育的人一起探討教育;他撰寫了數十篇教育論文,無償分享給教育路上的同行者;他通過出版專著《愛與教育智慧》,把自己的經驗、心得、教育思考與所有的教育者分享,以求實現成果共享。
2017年,王勛業被邀請在湖南省第二屆教育家論壇上作教育思想主旨演講,2018年受邀在衡陽師范學院講學,多次走進衡東縣教師進修學校、衡東縣委黨校授課……近年來,王勛業在校內校外進行講演、講座近百場,其教育思想惠及師生數十萬人,影響深遠。因豐碩的教育成果,他被選拔為湖南省教師培訓師,被聘為衡東縣教師進修學校、衡東縣委黨校、衡陽師范學院講師、全國中西部骨干教師培訓講師和湖南省教師培訓師。
對衡東縣歐陽遇實驗中學教師而言,王勛業“是神一般的存在”。他的“神”不在顏值,而在人格魅力。“他在學校和其他地方講學時,很多人都找他要簽名,有時一簽就是一兩個小時呢。”
不僅如此,2018年至2019年,王勛業作為主講嘉賓,三次登上由衡陽市委宣傳部傾力打造的《石鼓書院大講壇·國學講座》欄目。講壇上,他解析家風文化,講述廉政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分享狀元彭浚的故事,延續國學薪火,弘揚傳統文化,頗受市民喜愛。
“我只是想為教育多做點事,做有愛的教育,讓每個生命呈現自己獨有的光亮。”32年的教學生涯中,王勛業始終手捧一顆愛心,懷著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不斷地學習、探索和實踐,教書育人,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奉獻著無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