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校長訪談(57)∣廖海燕:孩子們快樂成長就是最好的教育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趙福中報道 “看,孩子們的課桌擺放得多整齊。”“這個二年級最調皮的孩子也能坐下來安安靜靜看書啦!”“這是學校舉辦秋季運動會時,我與學生的合影”……近日,衡陽高新區長勝小學校長廖海燕接受記者采訪時,忙不迭打開手機相冊,一臉幸福地介紹孩子們成長的點點滴滴,而手機相冊里全是她在巡校時拍下的孩子們的身影。
眼前的廖海燕典雅、知性、朝氣蓬勃,還透著一股熱情勁兒。在教育這片沃土上,她已工作25年,先后在蒸水小學、祝融小學擔任副校長,2020年7月任高新區長勝小學校長。因突出表現,她先后獲評“衡陽市骨干教師”“衡陽市質量監測先進個人”“衡陽市優秀校長”,取得了省級普通話測試員、衡陽市第一批高級人才、“一師一優課”部級評審專家、湖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測評評審專家、衡陽市中小學教師高級職稱評委、質量監測專家、教師資格考試面試官等專業資格。
辦“成長教育”,師生共成長
長勝小學前身為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417子弟小學,創辦于1990年,2018年劃歸高新區教育局管理,更名為華新小學長勝分校。2020年正式獨立,更名為長勝小學。學校僅有6個教學班,學生人數不足300人,小巧而簡樸。生源、師資、環境等方面與高新區其他學校毫無可比性。
初來長勝,面對困境與挑戰,作為新任“掌門人”的廖海燕決定從辦學方向上尋找突破口。她說只有找準了方向,才能行穩致遠。
祝融小學辦“幸福教育”,華新小學辦“綠色教育”,蒸水小學辦“愛的教育”,二塘小學辦“和美教育”……那長勝應該創辦什么樣的教育,才能讓一所老學校煥發出新的生機呢?廖海燕思索良久,綜合學校實情,突然頓悟:長勝小學的外在條件還不能與其他大學校相比,但可以先跟自己比,只要努力了、成長了,就是最好的教育,當機立斷,她把長勝的辦學理念定為“成長教育”。
依循成長這條主線,繼而廖海燕將“向下扎根,向上生長,做最好的自己,作為長勝教育宣言。?;盏脑煨腿谌?ldquo;長勝”首字母C和S,藍色的手掌象征著環抱的老師,橙色的姿態象征著奔跑的學生,漸變的橙黃色又如不斷前進的道路,表達出老師在孩子成長中的一路呵護。校旗的圖案像一座座山峰,喻意為勇敢地攀登者。校訓為:“智長勝千里,志長勝千秋。”期許孩子們做一個有智慧、有志氣的人。
“用心做教育,用愛做人師。”這是廖海燕親自寫下的師訓,期望老師們以自身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和塑造學生的人格,并以獨有的德、才、情給予學生一種潛移默化、終生受益的力量。辦學方向確定后,治校思路逐漸明晰,由此開啟了長勝師生共同成長的旅程。
聚焦教師成長,助學校發展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都在影響著學生。廖海燕深知,教師既要把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給學生,又要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品質影響學生、感化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長發展。于是,她首先組織開展師德師風的培訓,學習《高新區教師十不準》,并簽訂師德師風承諾書,讓大家靜下心來,用心做教育,用愛做人師,做最好的自己。
身為教師要說好普通話,寫好規范字,在閱讀中成長。為此,廖海燕制定了一套讀、說、寫、誦基本功強化訓練的教師成長計劃,按月分主題進行,即九月讀,十月說,十一月寫,十二月誦。開學之初,安排全體教師讀管建剛老師的三本書《一線教師》《一線帶班》《一線表揚學》,每日打卡閱讀,并開展“閱”分享,“悅”成長教師讀書分享會;開展普通話培訓,要求每人下載“普通話測試”APP,利用碎片時間,每天練習,每周一測試,曬圖打卡;為寫好粉筆字和鋼筆字,教師每人發一張田字格練字板,發一個練字本,一天一練,一周交一作品,一月后選最優秀的作品展示。十二月的詩文朗誦就在小小的教研室進行,小的舞臺,也有別樣精彩。
為進一步聚焦教師成長,推動學校整體發展,廖海燕在全年級開展聽、評、研教研活動。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一方面對課堂教學實行“三查法”:即教學部門定時查、行政值日及時查、校級領導隨機查,三管齊下。另一方面制定教師專業成長“四步走”:第一步,隨聽聽課,跟蹤聽課,確定重點培訓培養對象,完成青藍結對。第二步,公開課聽評活動,通過備課、磨課、聽課、評課,加強老師們之間的學習和交流,形成處處是教研的教研氛圍。第三步,進行微課研討,觀摩研討優秀課例,相互領悟吸收。第四步,以賽促研,鼓勵和指導青年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比賽。
在這種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氛圍下,學校宋家翠、朱蕾、徐小娟三位老師參加了一師一優課的錄制;李沐蓉老師在高新區語文課堂教學比賽中榮獲二等獎,謝艷紅老師在論文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宋家翠老師在高新區數學課堂教學榮獲二等獎。徐小娟副校長在衡陽市中小學生涯規劃研討會上做經驗交流。廖海燕在衡陽市骨干教師A435國培班上做交流匯報。
廖海燕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引領師資隊伍煥發青春,不斷提升自我。一學期下來,該校獲省級獎項1人次,市級獎項9人次,區級獎項13人次,合計23個獎。今年,該校被評為“衡陽市一星級文明校園”和“高新區先進單位”。
鑒于學校教師年紀偏大,信息化教學相對薄弱,廖海燕親自掛帥,發揮自己作為湖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發展測評評審專家的優勢,組織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的培訓,要求安裝各種軟件,關注學習公眾號,使用“漢字宮”教學,巧用希沃白板,增色課堂教學,讓學生愉悅而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以生為本,創學校特色
教師成長引領著學生成長。廖海燕根據長勝孩子勤勞質樸、陽光健康,但閱讀量少等特點,確定學生成長的方向和學校發展的特色。
勞動創造美,勞動創造幸福。廖海燕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責任感。從一年級入學開始,要求學生自己搞衛生,不允許家長代勞。學校班級衛生,公共區衛生等由學生自己完成。并且根據《長勝小學成長手冊》的要求,學生每天至少要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務事,為父母分擔家庭的責任。一學期下來,“小鬼當家”成為學生家務勞動的常態課程,孩子們體驗到不同的勞動經歷,理解父母的辛苦,豐富了勞動教育內涵。
廖海燕發現長勝的孩子特別熱愛運動,即使是下雨天,也阻擋不了孩子們在操場上奔跑的熱情。依據孩子們好動的特質,學校組建羽毛球隊、籃球隊、跳繩隊、啦啦操隊等多種校隊。其次開展各類體育賽事,并把秋季運動會,春季體操比賽作為常規賽事放進年度計劃。
呂淑湘先生說過,“學習語文,三分靠課內,七分靠課外”。但廖海燕發現,長勝的孩子閱讀習慣欠缺,閱讀量較少,這令她很是擔憂。為點亮孩子們的閱讀世界,廖海燕先是建立班級圖書角、校園開放閱覽室,營造閱讀的氛圍。接著例出每學期的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為孩子和家長推薦好書做孩子的引路人。通過定期開展課外閱讀指導、好書分享、讀書交流會、閱讀闖關、制作讀書卡等閱讀反饋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讀書的快樂。開展閱讀成果展示和“書香少年”的評選不斷激勵學生,注入持久閱讀的動力,從而養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
“等下課后,你們去看,我們的閱覽室坐滿了正在閱讀的小朋友了。”廖海燕有些驕傲地告訴記者,讓孩子們愛上了閱讀,是她來長勝后,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德育為首,育人為先。廖海燕堅持以養成教育為抓手,一月一主題,一月一表彰。為了促使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德育處從細節抓起,制定了《長勝小學成長手冊》,即行為習慣養成清單。要求學生每天做到七個子,五個一:即起床疊被子、出門照鏡子、課后清桌子、離位移凳子、吃飯擺筷子、進屋擺鞋子、自己洗襪子,并且每天閱讀一時、書寫一刻,朗誦一篇、運動一練、家務一項。學生每天對照清單進行打卡,家長督促,班級群展示,每周小結,每月評選“成長之星”的至高榮譽。另外,班級文化墻、學校宣傳欄、長勝之窗、朝會、班會等都是弘揚正能量、樹立榜樣的德育窗口。
談到德育的成果時,廖海燕眉歡眼笑,稱學校養成教育還達到了推動國家人口發展的效果。“一孩子爸爸曾在群里反映說,他們夫妻都要上班,孩子主要是爺爺奶奶帶,平時嬌生慣養,還特淘氣,經過上個學期每日行為打卡后,孩子改變很大,有禮貌了,還爭著要做事,看著孩子這么懂事、可愛,他與妻子決定響應國家二孩政策,再生一個。”
“廖校長思維敏捷,思路開闊,善于管理,善于溝通,有著先進的教學理念。”學校音樂教師朱蕾表示,廖海燕來到長勝小學后,學校煥發著一種勃勃生機,孩子們在這里快樂學習、快樂生活、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