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校長訪談?∣羅伶:駐守沃土 筑建“正雅”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趙福中 通訊員李平 譚卓成報道 “一所文化底蘊深厚的學校,需要扎根駐守,需要傳承精髓,更需要融合新教育觀,構建有校本特色的品牌,讓教育有根、有向、有維、有度,彰顯生命力。”這是南岳完小校長羅伶寫在工作日記上的一段話,也是她的育人觀。
羅伶,女,1974年出生,中共黨員,中小學高級教師。1992年9月參加工作,在她30年的教齡中有28年扎根在南岳完小,先后在語文教師、班主任、年級組長、工會及支部委員、政教主任、教學副校長、黨支部書記等崗位上磨煉、成長。2017年至今擔任南岳完小校長,她一直致力用溫暖的方式,做有生命力的教育。
立于潮頭,創建“正雅”品牌
大愛無疆,行以致遠。羅伶擔任南岳完小校長初期,面對南岳教育規劃調整、新建學校優先發展、校內人才外輸和補給嚴重失衡的這一特殊情況。她認為只有提質,關鍵是創建學校的教育品牌,才能讓南岳完小的教育持續響亮。品牌是核心,是靈魂,是一切育人活動的出發點、落腳點、生長點!
羅伶帶領著管理團隊歷時一年多,征求老前輩們的意見,聚全校教師與家長代表建議,結合南岳完小教育實況,最后將南岳完小教育品牌定格為“正雅”。
“正雅”品牌涵校史性,南岳完小最初由國民政府于1943年創建,為省立實驗小學,有正味十足的“中山堂”;又對應學校德育修為體系的“正”與素養教育的“雅”。
“正雅”品牌顯地域性,南岳完小地處五岳獨秀的衡山之懷,南岳之秀賦予人文以“雅”,南岳火文化、抗戰文化賦予人文以“正”。
“正雅”品牌適時代性,經濟大數據時代,物欲橫流、心氣浮躁,需要教育“正氣正骨”“雅風雅氣”,為學子打好人生底色。
在校史陳列室里,2019年修訂的《南岳完小現代校園制度》及新制定的《南岳完小校園文化規劃書》在眾多的錦旗獎牌中格外奪目。羅伶告訴記者:“這些革新都不是一朝一夕的,都是潛心思考量身定制,還要且行且思且修且突破。前路漫漫、道阻且長雖無奈,但未來行則必至、做則必成,我們還是有決心的。”
走進小會議室,只見德育副校長李平跟科創組、體藝組、后勤組的老師正在商議即將進行的“毓靈”科技節事宜。她談到:“這幾年,羅伶校長以身為范,將行政定位為‘引領與服務’,帶領全體教職工在傳承的基礎上求新,打造‘正雅’品牌教育。說實話,校長累,行政累,老師累,但是孩子們快樂呀!所以大家都卯力前進。”
“正雅”品牌教育構建了“涵清學科節、毓靈科技節、養正體育節、致雅藝術節”、“小悅悅思政課堂”、“正雅”研學行、“正雅”社會實踐等活動與校本課程,意在德育落實構建思想道德品質,促進身心健康,強化行為習慣;智育夯實知識技能與科學素質,助力全面發展;體育強身健體,熱愛生命,崇尚健康,磨礪意志;美育提升審美素養,培育情操;勞育根植勞動觀念,養成勞動技能,培養創造力。
坐于中央,潛心“正雅”師訓
師者如光,微以致遠。羅伶帶領全校老師精細著、精準著“一主兩翼”教學特色發展模式,“三課一賽”教研教改主陣地,“文化大講堂”“教研大課堂”素養提升營。
“童聲樓”里,三年級的“正雅”課堂之組內同課異構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老師們分學科集體備課、磨課、授課、聽課、評課,個個都是一絲不茍、神情專注。羅伶鄭重地說:“這是每一位教師展示自我的舞臺,也是專業提升的契機,當然都很看重,既能互教互學,又能互促互進。”短短的幾句話,彰顯了她對教師長遠發展的重視。
“同課異構的教研活動,不只是一種教研形式,更是一種校園文化,為我們新教師提供了一個向老教師們學習的契機和成長的機會。”年輕教師曠雅婷表示,“同課異構關注不同教師的教學長處,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桃李之華,各有其芳,圍繞教師的課堂,于各家之中取其長,以此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幫助自己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同課異構更關注學生實際學情,任何課堂設計都不能離開學生的學情,學習到的經驗在推廣應用時要結合本班學情而定。每一次的同課異構教研,都能引領我們在教書育人的方向正確發展,讓我們厚積薄發為南岳完小‘正雅’教育去添磚加瓦。”
記者隨著羅伶來到了年級組備課室,簡簡單單的幾張桌子,墻上是備課守則,書架上是教育類書籍和老師們厚厚的備課筆記,滿目都是老師們成長的印跡。桌面上的《科技創新篇》《語感訓練篇》《經典誦讀篇》《計算提升篇》《課后服務作業集》《思政.生涯篇》等一系列校本教材是羅伶與學校管理團隊、老師們利用節假日編寫,這些“正雅”校本特色教研與課程承載他們艱辛又快樂的時光。
“我們學校的文化大講堂已經舉辦了80多期,既有校外的名家名師講座,也有校內的評課研課沙龍;既有精彩影視作品的欣賞,也有專業技能的培訓;甚至還有提升生活品質的論壇……”羅伶告訴記者,舉辦文化大講堂,目的是為了開拓老師們的眼界,提升老師們的專業素養與生活幸福指數,讓大家都做會工作、懂生活的老師。
一撥撥的老師,就在這樣的“正雅”師訓中強健成長,成為教育與管理的中堅骨干,一撥撥被輸送到新建的城區小學去頂梁。羅伶帶領管理團隊又一撥一撥量身定制師資的夯基與培優,讓“正雅”教育始終鮮活。
蹲于身旁,傾聽“六雅”心聲
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記者在南岳完小看到,“內心清雅、志趣高雅、舉止優雅、談吐文雅、學識博雅、氣度儒雅”的六雅育人目標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
“這不是掛在墻上的口號,而是有制度支撐、部門落實、評價機制的育人實踐。身為一校之長,要帶領老師、引領家長一起,為孩子們的終生發展奠基,為孩子們的全面發展助力,為孩子們的個性發展賦能。”羅伶認真地說道。
“校長,這次校園文化節我們開展什么活動?”“校長,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有什么好玩的?這次研學我們去哪里?”每當臨近校園文化節、研學旅行的日子,在校門口,總會看見有孩子向羅伶行隊禮萌萌地問。而她總會俯下或蹲下身說:“你們想開展什么活動?你們想玩什么?你們想體驗探究哪些課程?……”一番交流后,孩子們總是滿心歡喜地蹦跶著去教室。
“我喜歡學校精彩紛呈的校園活動,讓我們收獲知識,又提升了素養。還有‘致雅藝術節’和‘毓靈科技節’都是同學們十分喜愛的節日,每逢這個日子同學們都會使出十八般武藝,用奇思妙想來迎接屬于我們的節日。”四4班的曹星燃小朋友開心地告訴記者,沐浴在南岳完小“正雅”教育下,他感到特別的幸福。
在國家“雙減”的政策背景下,教育好不好,孩子們最有發言權,學校每到周三和周五的素養日,編程、舞蹈、書法、圍棋、泥塑、剪紙、籃球、足球、器樂等60多個特色課程班里,人頭攢動。“六雅”學子在各自的樂園里大顯身手,孩子們專注的神情、奔跑的身影、動聽的歌聲、翩翩的舞姿……是學校辦學特色化的一個個縮影。
漫步校園,你會被圖文并茂的櫥窗、長廊文化而吸引;你會在縱橫交錯、排列整齊的書架旁駐足流連;你會為榜樣墻上樸實而卓著的時代楷模注目致敬;你會隨過道里那滿壁的星空遐想奧妙的宇宙;你會在宣講文明禮貌、雅言雅行的壁畫中喚起童年的記憶……
“教育,育的是人,實實在在能影響著孩子們向善、向美、向真的事情,都值得我們去做,我們也必定去做。”這是羅伶常說的一句話。于是,校園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字一畫在她眼里都有了靈氣,都能為教育出力,為孩子們的成長助力。這,就是文化的芳園、成才的樂園、怡心的雅園、菁華的校園。
家校攜手,同心同向育“六雅”
行有所向,未來可期。孩子的發展與成長是學校與家長共同關注的核心踐行點,為此“育人”必須家校攜手協同合作。羅伶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各級家委會,提升家庭合力學校教育的理念與執行力,讓學校“修為立身”、“思政塑魂”、“文化蘊底”、“體育健格”、“才藝育美”、“實踐厚勞”、“研學賦能”、“科創拓思”的“正雅”教育不斷時空、不斷層,拉動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延伸學校教育,形成南岳完小“正雅”大教育。
南岳完小大禮堂正在進行“雙減”下“五育”潤“六雅”微展匯報課,面對孩子們“雅德”的時事新聞播報,“雅讀”思維導圖閱讀共享,“雅體”跳繩技能PK,“雅勞”生活技能賽,“雅美”才藝展示。易家盛的媽媽表示,南岳完小的“正雅”教育,讓家長們懂得了“五育”之間是相互滲透的,是不能單獨分割的,學校的“五育”潤“六雅”切實引導、教育、鍛煉、成就了孩子,家長們都感謝“正雅”教育。
在構建“正雅”品牌教育的踐行中,南岳完小先后被評為“中國好老師公益行動計劃基地校”“省優秀少先隊大隊”“市二星級文明校園”“市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單位”“市科技教育活動示范校”“市禁毒示范校”“市示范家長學校”“市教學質量監測優秀組織單位”“區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區安全生產先進單位”,南岳區單位年度目標管理考核中連年獲評優秀。
南岳完小的“正雅”品牌教育,讓記者看到了教育是溫潤人心、構建人格的事業。對于孩子,要有一顆平常心,不能急功近利,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成長比成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