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 新變化|光明里社區將標準化服務延伸到“最后十米”
衡陽新聞網訊 通訊員唐蘭榮 見習記者劉文婷報道 “社區發的這個‘里巷工作本’太實用了,每天要做什么一目了然?!?2月13日,衡陽市珠暉區苗圃街道光明里社區樓棟長王善元剛從一居民家走訪出來,向記者介紹起工作本來,這既是“民情日記本”,又是為居民排憂解難的“百事通”。在王善元的“寶典”里,他所在樓棟哪家老人獨居、孩子上學,哪家有困難都記得清清楚楚。
自珠暉區推廣“里巷工作法”以來,光明里社區將“小里巷”與“微樓棟”相結合,將標準化服務延伸到“社區最后十米”,讓社區信息更靈通、鄰里關系更融洽、社會治理更高效。
▲社區樓棟長走訪居民
今年8月,光明里社區采取居民推薦、自我報名相結合的方式,推選出31名樓棟長,并制作了各自公示牌。樓棟長選出來了,具體做什么、怎么做?大家當時沒個具體的章法。
“區里提出的‘里巷工作法’給我們帶來新思路,里巷不就是由一個個樓棟組成的嗎?里巷工作法完全可以引入我們的‘微樓棟’服務?!鄙鐓^主任譚雅芬一語提醒“夢中人”。
說干就干。社區立即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和樓棟長代表集思廣益,結合“里巷工作法”,制定了樓棟長工作標準。每天早上熱鬧的樓棟長微信群,最直觀地解釋了“一會三清”,里面有社區發布上級指示、工作重點;樓棟長們交流昨天工作、今日打算?!叭慈祥T”“六查六反饋”,每天到樓棟周邊走一走,看看衛生干不干凈;與鄰居叨嗑叨嗑,看誰又搬來搬走了,大家生活有啥新需求,再約個時間一起在小區搞個志愿活動;到周邊門店、工地溜達溜達,看看有沒有人測體溫、門前三包落實沒……每月不少于一次到樓棟里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困難戶、信訪戶家中走一走,聊聊天、幫幫忙。
光明里社區給樓棟長們量身定做了“里巷工作本”,內容涵蓋樓棟居民信息表和工作記錄表。居民信息表除了姓名等基本信息外,還增加了備注欄、動態更新欄,方便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工作記錄表分為每日記錄和每周、每月小結,做什么,反饋什么,清清楚楚。
▲改造后的社區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
今年來,新冠疫情在多地偶發,排查中高風險地區返衡人員成為社區的重要任務。而光明里社區工作人員數與居民數比為1:1000!此時,樓棟長們站出來了!他們結合“三看三上門、六查六反饋”建立臺賬,協助社區有針對性開展摸排,發現情況第一時間上報。
光明里社區房屋密集,道路狹窄,沒有開闊場地。過去居民要晾曬衣服被子隨便在樹上、電桿上扯根繩子,或者直接曬在電纜上,既不美觀又不安全。樓棟長王善元了解后便在例會中反饋,不到一個月,社區就把30余個嶄新的不銹鋼晾曬架立好了,贏得居民們點頭稱贊。
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老黨員王守英突發疾病,常年獨居的她,在外地的子女一下子也趕不回來照顧。光華里樓棟長劉小滿及時將情況反饋給社區。社區與衡陽鐵路運輸檢察院志愿者們第一時間擔起了臨時照顧王媽媽的責任,忙上忙下協調住院手續和護理。她兒子后來感慨道:“我媽在這樣有人情味的社區生活,我也能放心在外打拼了!”
社區是我家,共建靠大家?!巴ㄟ^三清三建、三供一業改造,社區的硬件環境提上來了。我們接下來,就是要依托‘里巷工作法’,通過標準化服務提升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社區更和諧更溫暖!”譚雅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