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新聞網
              滾動新聞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雁城評論 > 社會走筆 > 正文:

              政治撕裂是美國疫情防控失敗的根本原因

              2021-09-23 15:21:38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9月6日,人們走過美國紐約一家醫院的防疫提示牌。當日,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統計數據顯示,美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4000萬例。新華社發

              【鳴鏑】

              政治撕裂是美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失敗的根本原因。美國黨派惡斗加劇,政黨利益尤其是競選利益公然凌駕于國家利益與各項公共利益之上,包括民眾生命健康權在內的基本人權黯然失色。試想,若美國兩黨能稍許收斂惡斗,管控政治分歧,合作應對疫情,抑或疫情沒有發生在大選年份,美國疫情或許不至于失控至此。然而,教訓應當反思,歷史卻無法假設。

              政治撕裂導致美國無法將國家能力順暢投送到疫情防控中。美國政治學者弗朗西斯·福山2020年在《外交事務》雜志上撰文指出,成功應對疫情的三要素是國家能力、社會信任和領導力。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醫學科技與醫療資源領域的翹楚,顯然其疫情失控的主要因素不是缺乏國家能力。福山認為,美國雖在國家能力方面擁有巨大潛能,但當前高度極化的社會與無能的政客使國家不能有效運轉。

              其實,特朗普2016年的異軍突起與“意外”勝選,正是美國政治撕裂的產物。特朗普執政又利用并加劇了政治撕裂。美國前國防部長馬蒂斯批評稱,特朗普是他見過的第一位不愿意團結美國人民的總統,“甚至連假裝團結都不肯”。然而,有效控制疫情的關鍵恰恰在于團結,在于齊心協力。全社會任何一個環節存在短板、漏洞,或者心態松懈、輕慢,都會使國家能力在投送到疫情防控的過程中發生堵塞、損耗或失準。

              如果說領導力是這場國家能力大動員的引擎,社會信任則是運轉有序的傳動軸承。由于政治撕裂,美國的疫情防控始終只是部分群體的戰斗,某些群體甚至對疫情蔓延的基本事實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根據美國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2020年的報告,87%的民主黨受訪者認為疫情是對美國的嚴峻挑戰,而共和黨受訪者中只有48%認為如是。面對危機,美國這臺原本不缺燃料的國家機器只能局部運作,轉轉停停,中國有力遏制本土疫情為全球爭取的寶貴時機被浪費了,美國疾控專家福奇博士等人的建議與警告被忽視了,數千萬美國民眾的生命健康被踐踏了。

              政治撕裂導致美國政治正常運作機制受阻,自我調節機制失靈。由于黨派惡斗加劇,美國政治中橫向與縱向的分權皆出現效能衰退。國會議員辯論應對疫情法案時各挾私貨,立法與行政部門相互掣肘。聯邦與州政府協作乏力,州政府各自為戰,民主黨執政州與特朗普政府“互嗆”屢見報端。司法體系本應在亂局中發揮“穩定器”功能,卻也成了黨爭工具。疫情暴發后,共和黨在多個民主黨執政州通過訴訟挑戰州政府的防疫政策。即使被包裝為“保障自由”“平衡經濟利益”,訴訟的真實目的仍是昭然若揭,不外乎增加公眾曝光、攫取競選利益、阻撓對立黨派政治議程。

              2020年3月底,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共和黨國會眾議員麥克·凱利感染新冠病毒,一個多月后宣布康復,自稱“過程很艱難”,“10天左右瘦了30磅”。照常理說,這位七旬老人不幸感染、終獲康復的經歷該讓他對普通民眾生命健康面臨疫情威脅感同身受,然而遺憾的是,這番經歷非但未促使凱利議員為防疫奔走,反倒給了他在家鄉領銜訴訟挑戰民主黨州長防疫政策、要求重新開放賓州的“底氣”。

              國會議員將民眾的信任與托付耗費于黨爭,病毒卻不會放緩蔓延。共和黨設法阻撓民主黨執政州的防疫政策并不能反證民主黨在防控疫情方面更加理智。民主黨不斷抨擊特朗普政府沒有防控疫情的計劃,但自己未必能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非裔青年弗洛伊德遭白人警察跪壓致死后,美國多個城市出現游行示威甚至騷亂,民主黨借機打“族裔牌”攻擊共和黨,推波助瀾,同樣不利于疫情防控。兩黨應對疫情的時間表被競選時間表所覆蓋。

              政治撕裂導致美國政客恣意操縱輿論,混淆民眾認知。政治撕裂與社會極化互為因果,相互塑造。在競選邏輯的支配下,政黨若認定勝選關鍵是穩住忠實追隨群體而非團結多數人,用理性的輿論去爭取民意就成了費力不討好的選項。特朗普執政4年,綜合民調滿意度從未由負轉正,但這似乎對他并不構成困擾。讓選民更趨極端,只說他們想聽的觀點,顯得“性價比”更高。故疫情期間,聳人聽聞、奪人眼球的驚人言論大行其道。從疫情之初聲稱“某一天病毒會奇跡般地消失”,到疫情擴大階段建議“注射消毒水殺死病毒”,這些不負責任的言論竟出自世界頭號強國的特朗普總統之口。

              在社會極化的背景下,網絡自媒體進一步助推輿論觀點分裂,使民眾更難獲得客觀、權威的防疫信息。2020年10月2日,特朗普發推特稱自己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經過短暫住院治療后即宣布康復。一位忠實的共和黨擁躉、執業于賓州州府的律師馬克·斯卡林吉立即在推特上聲稱,特朗普的迅速康復說明對絕大多數美國人來說疫情就像是“輕微的流感”,并從“政治科學和生命科學上表明美國應當全面解封”。當12月9日民主黨州長沃爾夫感染新冠肺炎時,斯卡林吉則趁機嘲諷,聲稱這恰恰說明州政府的一切防疫限制令都毫無意義,都是“騙局”。政治撕裂猶如橫貫美國社會的分水嶺,使兩側的民眾都看不清真相。

              政治撕裂導致美國政府在疫情中不斷“污名化”“甩鍋”中國。對外政策始于國內。正是由于美國兩黨總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互相攻伐、拆臺,在眾多國內政治議程上難以合作,執政者才迫切需要塑造“外部共敵”來轉移國內矛盾,紓解焦躁不安,維系日益分裂的利益集團。

              從特朗普時期炒作“中國病毒”“疫情追責索賠”,到拜登時期渲染“實驗室泄漏論”、進行所謂病毒溯源,背后邏輯都是老一套。美國一些人無論是在國內面對公眾講話,還是在國際上與盟友伙伴會談,似乎不提及中國就辦不成事。與其說拜登政府延續了特朗普時期的對華戰略競爭方針,不如說拜登繼受了一個不得不靠對華強硬來推動國內政治議程的總體形勢。并不是特朗普執政末期通過一系列極端舉措鉚定了美國未來對華政策,而是兩黨都深陷政治撕裂的泥潭不能自拔。美國通過嫁禍中國來推卸疫情失控的責任是掩耳盜鈴,不清除政治病毒,換了總統、換了執政黨,也擋不住疫情反復。美國把中國塑造成為外部威脅來整合國內利益是揚湯止沸,美國政治中不缺亟待解決的國內問題,短視地以“中國議題”催動政治議程,反而會阻礙正視社會問題的癥結。借對華戰略競爭來鞏固美國霸權是飲鴆止渴,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會因為部分政客沉迷于“冷戰勝利的榮光”而停止。

              截至目前,美國因新冠肺炎疫情死亡人數近70萬,超過美國南北戰爭死亡人數。冰冷的數字發人深思,政治撕裂是美國防控疫情失敗的根本原因,也曾是引發美國內戰的根本原因。美國民眾之所以敬仰林肯總統,是因為他在國家混亂局面中清醒意識到政治撕裂是最嚴峻的威脅,并設法彌合裂痕,維護了聯邦完整。新冠病毒是人類的共敵,美國疫情失控不僅給本國民眾帶來慘痛創傷,也給全球抗疫造成混亂。美國執政者何時能從疫情帶來的教訓中看清國內政治撕裂?這才是眼前最嚴峻的威脅。

              (作者:陳長寧,系四川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

              国产一级毛片特级国产毛片_久久精品视频777_亚洲最大的中文字幕无码_2022色五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