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評: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簡稱《建議》)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綱領性文件,其最鮮明的特征之一是把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督ㄗh》提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深刻體現了我們黨和國家的性質,彰顯了我國中長期規劃的根本目的和優勢所在。
緊緊依靠人民是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科學方法
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是群眾路線的主要觀點,也是我們黨做好各項工作的基本經驗?!督ㄗh》的制定遵循了我們黨的這一傳統工作方法,充分體現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從《建議》形成過程來看,實現了由上到下和由下到上的有機結合,是黨內民主和社會主義民主的生動實踐。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率先垂范,從7月21日到9月22日,先后主持召開了七場座談會,全面聽取了社會各界對制定“十四五”規劃的建議。建議稿出爐后,有關部門又征求了黨內部分老同志、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另一方面,廣大人民群眾通過多種渠道主動為“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出謀劃策,尤其是踴躍參與網上征求意見活動,做到了能吸收的盡量吸收。從《建議》的定稿內容來看,不少普通群眾的訴求被寫進了《建議》,促使《建議》更好地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期待。
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是貫穿“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一條主線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共同富裕并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目標,而是包含了民生各個方面的綜合體?!督ㄗh》科學統籌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與我國基本國情,緊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確立了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階段性的具體奮斗目標。
在收入上,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不斷縮小貧富差距;在就業上,強調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促進充分就業,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在教育上,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完善普惠性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專門教育保障機制,鼓勵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在社會保障體系上,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重點包括健全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積極推進商業醫療保險,完善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和幫扶殘疾人、孤兒等社會福利制度;在健康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完善國民健康促進政策,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促進全民養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在社會治理上,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充分調動人民的積極性是完成“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重要保障
我們黨堅持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力量。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也必須在黨的領導下積極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
一是要充分發揮人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頂層設計。這既是黨和國家的事業,也是人民的事業。每個人都應具備強烈的主人翁意識,通過奮斗實現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為順利完成“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貢獻自身力量。二是要運用好群眾評價。群眾評價是衡量我們黨和國家各項決策成效的最高標準。從“一五”計劃到“十三五”規劃整個演進過程來看,中長期發展目標并不是在輕輕松松中實現的,時常碰到不少難以預料的困難和挑戰。能否根據群眾評價對實施中長期規劃方法乃至部分規劃內容進行調整修改,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長期規劃目標的完成程度。要關注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用好政務服務“好差評”,在政績考核中充分反映群眾感受、體現群眾評價,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預定目標。
(作者: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王高賀、暨南大學伯明翰大學聯合學院 陳朋林;本文受“暨南杰出青年學者支持計劃”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