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以致用?:紅光物流打開“水運”版圖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王倩雯 實習生黃簡報道 11月13日上午,伴隨著汽笛的鳴叫聲,滿載50節車廂貨物的列車在工作人員的注視下緩緩啟程。這列由湖南紅光物流有限公司承運的列車,是繼10月15日后,中歐班列開通后的第三趟貨物運輸,13天之后,這批“衡陽制造”的貨物將抵達莫斯科地區,進入俄羅斯人的家庭、工廠。
“我們在短短一個月時間里發出了三趟貨物,并且我們正在制定后續計劃,確保班列的貨物承運能夠成為穩定、可持續的規定動作。”湖南紅光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劍告訴記者,在“船山論壇”聆聽了導師們的建議后,更加堅定了企業深入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決心。
湖南紅光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毗鄰中核二七二鈾業有限公司。目前注冊資本56000萬元,是衡陽市唯一一家擁有內陸鐵路口岸和鐵路專用線的綜合性第三方大型民營生產物流企業。
對于承運中歐班列,王劍表示:“在聽完論壇上專家講評之后,我們進行了思考,也更加堅定了走‘一帶一路’中歐班列發展道路,雖然疫情導致了全國經濟下滑,但是越是困難的時候,我們越要迎難而上,所以我們就在這個最困難的時候開通了中歐班列,事實證明我們前期通過充分的調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目前公司的業務比較穩定,下一步將按照之前的既定計劃,在十四五期間還將進一步擴張水運運輸版圖,從原來的公鐵聯運,轉變為公鐵水全面發展。”
“紅光物流目前處于從傳統物流企業到現代物流企業的轉型關鍵期。”王劍告訴記者,“物流從十二五時期開始就進入了國家發展規劃,在十二五以前,物流屬于家庭式的、夫妻式的傳統貨車物流,從貨車物流發展到城市之間點對點的城市長途貨運物流,再發展到現在的物流園,隨著大數據的運用,智慧物流的發展,企業在前進的道路上也遇到了一些瓶頸和困難,因此需要聆聽更多專業意見,幫助我們打開思路,擴闊眼界,從而更好地制定企業的發展版圖。”
同時,衡陽市委市政府今年提出的打造物流產業鏈,更是為紅光物流的發展提供了直接的便利,王劍說:“產業鏈明確了具體的物流主管部門,將物流作為城市發展必不可少地基礎設施,拔高了物流行業的整體地位,珠暉區申報了十四五空間用地,產業鏈解決了我們空間用地和物流用地130畝的需求,大大縮短了我們用地規劃的時間。”
“現在,我們正在探索綜合型物流企業的發展之路,隨著中歐班列的開通,我們會從以前的內貿物流組織,向對接國家‘一帶一路’的外貿型企業發展。”王劍表示,下一步,企業計劃依托衡陽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優勢和大數據,以多式聯運的運輸方式,整合陸港資源,形成一個大通道,將內陸地區和延邊口岸的融合,同時,借助中歐班列的優勢和“一帶一路”的發展政策,連接到亞洲、歐洲、中亞、中歐。
王劍表示:“希望船山論壇能一直辦下去,給我們開拓更多的眼界,了解行業在一線城市的發展情況,學習借鑒先進經驗,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資源平臺和智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