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新聞網
              滾動新聞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正文

              譚崇恩:傳統文化潤衡州 ——《石鼓書院大講壇·國學講座》200期回顧

              2019-12-25 17:20:07  來源:中國衡陽新聞網  作者:譚崇恩
              分享到:
               

                八百里岳衡開生面,五千年文明煥華章。石鼓書院大講壇自2008年開講以來,堅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一直圍繞著弘揚國粹、贊我衡陽洪亮發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2015年,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講話精神,中共衡陽市委宣傳部傾力推出《石鼓書院大講壇》之升級版《國學講座》欄目。欄目旨在弘揚中華文化,講好衡陽故事,推進文明創建。同年3月,《石鼓書院大講壇·國學講座》鳴鑼開講,盛妝啟航!

                “以國學鑄造國魂,以文化涵養市民”是我們的初衷。為讓大家知我國學、用我國學,知我衡陽、贊我衡陽,五年來,國學講座堅持每周一講,至2019年12月14日已成功舉辦200期,邀請專家學者126位,承辦單位近百家,欄目直接受眾超過50萬人,輻射超過2000萬人。欄目先后被評為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湖南省優秀理論欄目,多次獲省市廣播電視優秀欄目。國學講座成為雁城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為廣大市民獻上了一道道豐盛的精神大餐,為弘揚傳統文化,建設文明衡陽和最美地級市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國學講座,匯集了一批名家。王蒙、金一南、王立群、閻崇年、唐浩明、劉和平、喬良、王躍文、王立新等一批文化名家先后應邀登臺。他們均是某一領域的領軍人物,或享譽于文壇,或播名于學界,或活躍于百家講壇,或深耕于高校講堂。他們縱談文化自信、讀史修身、論語楚辭、湖湘文化等國學話題。他們高屋建瓴、視角新穎、深入淺出。他們的到來,提升了講壇的品位和人氣,吸引了大批衡陽及外地的粉絲,一次又一次激發了市民的國學熱情。

                國學講座,推出了一批新人。國學講座,不僅把一批名家大家請到了現場,而且把市民百姓推上了講壇。唐存正、袁有余、鄒魯軍、謝芳、馬漢欽、劉潔、王誠喜、羅衡衛、張頌華等一批本土人士,自信地登上了講壇。他們或生于斯、或長于斯、或耕于斯,他們虔誠地傳遞國學薪火,傳播地方文化。他們酷愛傳統文化、正視衡陽歷史、探尋衡陽名人、挖掘衡陽民俗。登上講壇的既有耄耋老者,也有九O后生。衡陽人文之風,于斯為盛,功莫大焉!他們不僅是《石鼓書院大講壇·國學講座》的???,而且成為機關事業單位爭相邀請的明星,甚至隨著大講壇的不斷傳播而聲名遠播,受到外市乃至外省一些講壇的追捧。國學講座,不僅做到了“請進來”,而且實現了“走出去”,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意外收獲!

                國學講座,挖掘了一批題材。我們立足將國學講座打造成市民的文化之宴,既形成了家常菜系,也推出了特色菜譜。200期講座,話題眾多,內容涉及方方面面,涌現出名著名典、名人名勝、中華法系、中醫養生、衡陽地名、衡陽民俗、衡陽書院等多個系列。圍繞社會熱點,推出了從文字學角度解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統文化與治國理政、用中國謀略智慧解中美博弈難題等話題;圍繞文化自信,推出了船山思想、湖湘文化、石鼓書院等話題;圍繞文明創建,推出了中華禮儀、修己安人、君子三畏、名人家風等話題;圍繞知我衡陽,推出了衡陽酃酒、湘軍創建、湖湘剪紙、衡陽方言等原創性話題。是國學講座推動了題材發掘,是深入發掘研究涵養了國學講座。二者可謂良性互動、相得益彰!

                國學講座,顯了一方文氣。外地專家嘉賓衡陽之行,不僅與市民分享了國學智慧,而且現場實景地感知了衡陽的文化氛圍,由衷地點贊衡陽文化之厚重。原文化部部長、著名作家王蒙說:衡陽確實是中華文化特別突出的代表,她本身就代表了中華文化。中國倫理學會會長、清華大學教授萬俊人指出,船山哲學思想使后進的湖湘文化一躍而成為近代中國文化思想的引領者,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精神的典范意義。湖南省檢察官文聯主席陳海波早先就說過:如果說湖湘文化是中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那么,衡湘文化就是這朵奇葩中的艷蕊。船山文化的激蕩和洗禮,使得衡湘文化突破地域性,勇立潮頭,隨湘江,匯長江,入大海,衡湘文化再一次引起中國乃至世界的關注。是他們提升了衡陽文氣,傳播了衡陽文化。

                國學講座,凝聚了一股人氣。2015年初,國學講座的集結號一吹響,可謂應者云集。承辦單位接踵而來。國學講座先后有近百個承辦單位,其中涌現出一批優秀承辦單位或戰略合作伙伴,他們或主動邀請嘉賓,或連續承辦多場,或積極組織聽眾。各地講壇次第開講。石鼓書院大講壇·國學講座一開講,就在全市產生了連動效應。衡陽縣的船山講壇,衡南縣的清泉講壇,耒陽市的杜陵書院講壇,常寧的雙蹲書院講壇等也隨之開講。國學講座覆蓋全市。國學講座以市廣電中心為大本營,向全市進行輻射。走進了機關,走進了高校,也走進了鄉鎮中學,為市民送去了精神大餐。主流媒體全程跟進。市廣播電視臺、衡陽日報、衡陽新聞網等主流媒體,對每場國學講壇,或先發預告,或視頻直播、或詳細報道,或反復推送,營造了“船山故里、國學飄香”的濃厚氛圍。國學聽眾熱情高漲。國學講座吸引了一批忠實的粉絲?;蛉页鰟?,或逢講必到,或詳細紀錄,或積極互動,或登臺一試,或出謀劃策。他們是精神家園的守望者,是國學知識的傳播者。

                為時五載,期滿兩百,國學講座以及“才高八斗”國學知識競賽等一系列國學活動正在塑造著這座城市嶄新的精神風貌。

                國學是智慧的寶庫,國學是文化的血脈,國學是民族的胎記。文化可以創新,但血脈不能割斷。對于國學,要有文化自信,更要有文化自覺。讓國學智慧著我們的生活,扮靚著我們的家園吧!

              国产一级毛片特级国产毛片_久久精品视频777_亚洲最大的中文字幕无码_2022色五月婷婷